机器人底盘结构及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78605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24 20: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机器人底盘结构及机器人,机器人底盘结构包括外壳结构、底盘本体、灯条支架和灯条本体,所述灯条支架设置于所述外壳结构和所述底盘本体之间,所述灯条支架具有外缘部和内缘部,所述外缘部的至少部分与所述外壳结构相互抵接,所述内缘部的至少部分与所述底盘本体相互抵接,所述灯条本体安装于所述灯条支架上。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机器人底盘结构及机器人,灯条支架的外缘部与外壳结构相互抵接,灯条支架的内缘部与底盘本体相互抵接,以提高对外壳结构的支撑力,即可以在不增加外壳结构的厚度的情况下,增加外壳结构的防撞能力。同时,灯条支架还为灯条本体提供了安装位置,简化了底盘的结构件,安装简单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智能机械,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机器人底盘结构及机器人


技术介绍

1、机器人底盘外部壳体一般由塑胶注塑成型,底盘外部壳体上设置有防撞条,也就是说,底盘外部壳体需要具备较高的结构强度,能顶住外部给的压力促使防撞条产生形变,但是,底盘外部壳体的壁厚太厚会产生诸多外观缺陷,生产良率较低。而且,机器人为了增强视觉体验,底盘往往会增加灯光效果,灯条也需要设置在底盘处,导致底盘的结构难以布局。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器人底盘结构及机器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底盘外壳过厚、生产良率低且底盘结构难以布局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机器人底盘结构,包括外壳结构、底盘本体、灯条支架和灯条本体,所述灯条支架设置于所述外壳结构和所述底盘本体之间,所述灯条支架具有外缘部和内缘部,所述外缘部的至少部分与所述外壳结构相互抵接,所述内缘部的至少部分与所述底盘本体相互抵接,所述灯条本体安装于所述灯条支架上。

3、上述方案中,机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器人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结构、底盘本体、灯条支架和灯条本体,所述灯条支架设置于所述外壳结构和所述底盘本体之间,所述灯条支架具有外缘部和内缘部,所述外缘部的至少部分与所述外壳结构相互抵接,所述内缘部的至少部分与所述底盘本体相互抵接,所述灯条本体安装于所述灯条支架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条支架包括第一围边、第二围边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围边和所述第二围边的连接部,所述外缘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围边的面向所述外壳结构一侧,所述第二围边设置于所述第一围边的面向所述底盘本体一侧,所述第一围边和所述第二围边之间形成有安装间隙,所述灯条本体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器人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结构、底盘本体、灯条支架和灯条本体,所述灯条支架设置于所述外壳结构和所述底盘本体之间,所述灯条支架具有外缘部和内缘部,所述外缘部的至少部分与所述外壳结构相互抵接,所述内缘部的至少部分与所述底盘本体相互抵接,所述灯条本体安装于所述灯条支架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条支架包括第一围边、第二围边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围边和所述第二围边的连接部,所述外缘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围边的面向所述外壳结构一侧,所述第二围边设置于所述第一围边的面向所述底盘本体一侧,所述第一围边和所述第二围边之间形成有安装间隙,所述灯条本体设置于所述安装间隙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器人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底盘结构还包括匀光件,所述匀光件用于将所述灯条本体压紧于所述安装间隙内,所述匀光件与所述灯条支架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器人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围边具有第一螺母柱,所述第二围边具有第二螺母柱,所述第一螺母柱和所述第二螺母柱分别设置于所述灯条本体的相对两侧;所述匀光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科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优必行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