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板、背光源及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78573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导光板、背光源及液晶显示装置。导光板包括顶面与底面,所述顶面与底面均设置有微结构;背光源包括上述技术方案给出的任意一种导光板;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技术方案给出的背光源。导光板顶面和底面均设置有微结构,顶面设置的微结构,弥补了底面微结构对导光板整体的均匀度和亮度的不足,从而增加了整体亮度和均匀度,提高了整体均匀度的功效及发光二极管的导光效率,降低了产品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背光源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能够提高导光板整体亮度和均匀度的导光板、背光源及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液晶显示技术的迅速发展,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 ,简称LED)背光源的应用已经从电话机、游戏机和手机等产品,逐步扩展到便携式产品、音像播放器、甚至尺寸更大的电视及显示器。其中,超薄型LED背光源需求越来越大,其发展也更为迅速,应用更普遍。导光板是LED背光源的重要组部件, 一般用注塑成型的方法制成,材料多为聚曱基丙烯酸脂俗称亚加力(Polymethyl Methacrylate,简称P醒A )和聚碳纤维(简称PC)。现有技术中,导光板如图1所示,导光板ll为一块可透光的高折光透明板体,导光板ll的底面12有一定规律分布的微光学网点结构即微结构13,包括圓点状、条状或椭球状的导光图形(以下简称网点),并籍由光源如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线经过该微结构13的网点时,被导出导光板11的顶面14,在顶面14产生光亮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在于,由于导光板仅底部设置有微结构,使得微结构中网点的密度受限,从而导致在光源能量不变的情况下,整个导光板上的亮度及均匀度有限,得不到进一步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导光板、背光源及液晶显示装置,以提高导3光板的整体亮度和均匀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导光板,包括顶面与底面,所述顶 面与底面均设置有微结构。所述微结构的网点可为圆台形、椭球形、三棱锥、金字塔形、v字型 的凸起或凹槽。这些微结构中的网点可按疏密顺序或渐深或渐浅顺序排 布。所述微结构可通过刻蚀、激光或电铸方法加工制成。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背光源,包括光源,所述光源发 光侧设置有上述技术方案给出的任意一种导光板。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 一种包括上述技术方案给出的背光源的液晶显示装置。上述技术方案中,导光板顶面和底面均设置有微结构,顶面设置的微 结构,弥补了底面微结构对导光板整体的均匀度和亮度的不足,从而增加 了整体亮度和均勾度,提高了整体均匀度的功效及发光二极管的导光效 率,降低了产品生产成本。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l为现有技术中导光板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导光板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导光板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导光板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专利技术背光源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导光板,包括顶面与底面,所述顶面与底面均设置有微 结构。所述微结构的网点可为圆台形凸起、椭球形、三棱锥、金字塔形、V字型的凸起或凹槽。这些微结构中的网点可随机排布,也可按疏密顺序 或渐深或渐浅顺序排布,或整体按疏密顺序或渐深或渐浅顺序排布,局部 随意设置。其中,随机排布的位置通过计算机随机算法计算获得。本实施例中,导光板通过顶面设置的微结构,弥补了底面微结构对导 光板整体的均匀度和亮度的不足,从而增加了整体亮度,提高了整体均匀 度的功效及发光二极管的导光效率,降低了产品生产成本。本实施例中的 可以应用于单灯小尺寸背光源上,同样可以应用在更大尺寸的多个发光二 极管的背光源上。导光板顶面和底面上的微结构可以通过蚀刻、激光加工、电镀等多种 方法加工制成,也可以选^奪其他成本^^的加工方法进行加工,以节约生产 成本。图2为本专利技术导光板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导光板21 的底面22与顶面23上i殳置有由网点24组成的^f敖结构;网点24均为V字 型凹槽,且自左至右按由密至疏排布。这样,光源可视导光板21中网点的排 布疏密度设置。如,在网点结构较疏的一侧设置光源,进一步增加了导光板 21的导光率,提高了光源的利用率,增加了导光板的整体亮度和均匀度。图3为本专利技术导光板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导光板31 的底面32与顶面33上的微结构,其网点34为椭圓形凸起,且自左至右由疏 至密排布。图4为本专利技术导光板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导光板41的 底面42设置的微结构由网点44构成;顶面43设置的^f殷结构由网点45构成。 网点45为V字型凹槽,从左至右按由密到疏顺序排布;网点44为椭圓形凸 起,从左至右按由疏到密顺序排布。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背光源可包括上述导光板实施例中给出的任意一种导光 板。图5为本专利技术背光源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光源51发 光侧设置有导光板52。导光板52为上述导光板实施例中给出的任意一种导光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液晶显示装置可包括上述背光源实施例中给出的背光源。 上述实施例中,导光板同时设置有微结构,通过顶面设置的微结构,弥 补了底面微结构的不足,比如,底面微结构起到来扩散光束的作用,达到来提高均匀度的效果;顶面微配合底面微结构起到了集聚光束的效果,在提高 均匀度的同时增加了亮度。上述实施例中的复合结构还可应用于导光板其他位置或者光学扩散板等 光学膜材上。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 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 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 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 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专利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导光板,包括顶面与底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面与底面均设置有微结构。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结构的网点 为圓台形、椭球形、三棱锥、金字塔形、V字型的凸起或凹槽。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点按疏密顺 序或渐深或渐浅顺序排布。4、 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微 结构通过刻蚀、激光或电铸方法加工制成。5、 一种背光源,包括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发光侧设置有权 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导光板。6、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 光源。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导光板、背光源及液晶显示装置。导光板包括顶面与底面,所述顶面与底面均设置有微结构;背光源包括上述技术方案给出的任意一种导光板;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技术方案给出的背光源。导光板顶面和底面均设置有微结构,顶面设置的微结构,弥补了底面微结构对导光板整体的均匀度和亮度的不足,从而增加了整体亮度和均匀度,提高了整体均匀度的功效及发光二极管的导光效率,降低了产品生产成本。文档编号G02B6/00GK101655575SQ200810117988公开日2010年2月24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19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19日专利技术者万丽芳, 张丽蕾, 张凯亮, 刚 王, 王庆江, 赵星星, 邵喜斌 申请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光板,包括顶面与底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面与底面均设置有微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丽芳王庆江赵星星张凯亮张丽蕾王刚邵喜斌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