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蜗轮蜗杆机构调节刚度的快刀伺服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78572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24 20: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快刀伺服系统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蜗轮蜗杆机构调节刚度的快刀伺服系统,快刀结构包括刀具,刀具左右两侧分别通过前板簧和后板簧连接柔顺支座;刚度调节结构包括长蜗杆以及在柔顺支座远离板簧一侧对应设的前挡板和后挡板,前蜗轮和后蜗轮与所述挡板对应设置并啮合长蜗杆,传动轴一端与蜗轮配合,另一端穿过快刀结构和挡板,传动轴与挡板单线螺纹配合,与柔顺支座双线螺纹配合,前蜗轮蜗杆机构和后蜗轮蜗杆机构的传动比不同,转动长蜗杆,使得传动轴通过单线螺纹和双线螺纹的导程差微调快刀结构的刚度;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单线螺纹和双线螺纹的导程差以及旋向不同的结构形式来对称地微调柔顺机构向外拉伸或向内收缩,刚度调节精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快刀伺服系统,尤其是一种基于蜗轮蜗杆机构调节刚度的快刀伺服系统


技术介绍

1、在刚度固定的快刀伺服系统实际工作过程中,它的输出行程和固有频率特性二者不可得兼。长行程可以使得机构能够加工的元件尺寸更大,增加系统的加工范围,但是另一方面,更高机构的固有频率意味着快刀伺服系统实现的加工频响也更高,这能提升系统的加工效率和工件的表面加工质量。机构的长行程和高固有频率不可兼得,对于给定的输入力,机构行程越大,则机构的刚度越小,因而机构的固有频率就越小。要提高快刀伺服系统工作环境的灵活性,刚度可调具有重要意义。在快刀伺服系统中,改变弹性材料的几何形状可以将整个快刀伺服系统的刚度,从而使此系统的应用场景多样化,满足不同的加工实况。

2、现有的快刀伺服系统在进行刚度调节时,多采用凸轮、齿轮等传动结构进行刚度的调节,这种调节形式一方面是传动比小造成刚度调节过快,凸轮、齿轮转动一圈时,板簧的变形量较大,因此刚度调节的准确性较低;另一方面,现有的传动结构在负载越大时,其自锁的能力越弱,因此机构负载较大时的自锁性差。


>

技术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蜗轮蜗杆机构调节刚度的快刀伺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蜗轮蜗杆机构调节刚度的快刀伺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板簧和后板簧关于刀具对称设置,所述前蜗轮、前挡板、前板簧与后蜗轮、后挡板、后板簧对称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蜗轮蜗杆机构调节刚度的快刀伺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挡板包括设于柔顺支座外侧的第二前挡板和第三前挡板,第一前挡板和第三前挡板设于前蜗轮两侧,所述后挡板包括设于柔顺支座外侧的第二后挡板和第三后挡板,第一后挡板和第三后挡板设于后蜗轮两侧,刀具两侧的柔顺支座对应设有前后两组,两组柔顺支座固连或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蜗轮蜗杆机构调节刚度的快刀伺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蜗轮蜗杆机构调节刚度的快刀伺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板簧和后板簧关于刀具对称设置,所述前蜗轮、前挡板、前板簧与后蜗轮、后挡板、后板簧对称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蜗轮蜗杆机构调节刚度的快刀伺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挡板包括设于柔顺支座外侧的第二前挡板和第三前挡板,第一前挡板和第三前挡板设于前蜗轮两侧,所述后挡板包括设于柔顺支座外侧的第二后挡板和第三后挡板,第一后挡板和第三后挡板设于后蜗轮两侧,刀具两侧的柔顺支座对应设有前后两组,两组柔顺支座固连或者各自独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蜗轮蜗杆机构调节刚度的快刀伺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延伸到前挡板和后挡板的外侧并设有防松螺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蜗轮蜗杆机构调节刚度的快刀伺服系统,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宁容嘉腾田川温智超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