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适合长时间行走的高跟鞋。
技术介绍
1、高跟鞋是一种常见的女士鞋,高跟鞋一般由鞋帮、中底、鞋跟以及鞋底组成,其中的鞋底是高跟鞋很重要的组成部分,鞋底的结构能够很大程度的影响的高跟鞋的舒适度,由于鞋底除了对应人体脚前掌的部分、还有对应足弓和对应脚后跟的区域,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需求,尤其是鞋底对应前脚掌的区域,是高跟鞋与地面接触并主要承担身体重量的部分,但是现有技术的鞋底一般有pu或trp等材料一体成型,鞋底对应前脚掌区的防滑、弹性的需求很难满足,日常行走的舒适度较差。同时现有的中底结构,由于穿着者脚型形态的差异,中底对足部的支撑主要作用在足底位置,使得作用面积小,使得穿着者足部容易疲劳。并且穿着高跟鞋者,在休息时最常做的动作,是脱出鞋体,然后摆动脚掌对脚掌进行放松,这是由于高跟鞋整体结构固定,使得穿着者脚掌长时间处于僵硬状态,从而增加了疲劳感。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适合长时间行走的高跟鞋,其结构简单合理,行走更为舒适,并且鞋子结构利于形变,便于脚掌活动,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适合长时间行走的高跟鞋,包括鞋底和鞋帮,所述鞋帮包覆在鞋底上,所述鞋底包括相连接的中底和大底,所述中底由前掌部、连接部以及后跟部组成,所述大底由脚掌区、连接区以及后跟区组成,所述前掌部中设置有设置在大拇指位置的拇指槽、设置在跖骨位置的跖骨槽,所述拇指槽边沿以及跖骨槽边沿分别通过平滑曲面与前掌部边缘连接,所述拇指槽与跖骨
3、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这样设置,通过对中底各个关键受力位置,设置拇指槽、跖骨槽、侧槽以及凹腔结构,实现对穿着者足部的充分包裹支撑,提高支撑效果,有效增大接触面积,从而有效分散足部压力,提高穿着的舒适性,进一步的通过设置凹腔,这里的凹腔与脚跟形状相适配,可以有效增加与足部的接触面积,使得接触支撑效果更好,有效释放足底压力,进一步的通过缓冲垫片,可以进一步实现对足底压力的释放,使得穿着更为舒适,同时通过包覆垫包覆在脚趾上,这里的包覆垫可以根据脚趾的不同设置不同的厚度、款式,并根据不同的鞋子款式填充不同密度的材料,使得在行进时,可以分散脚趾位置的作用力,更为舒适,便于长时间的行走,进一步通过在鞋底主体的下方对应脚掌区处设置底槽,并在底槽中设置接触块和填充物,由填充物将接触块粘合到底槽中,并且将接触块设置成由弹性材质构成,行走时能够由接触块来与地面接触,提供缓冲,更加舒适,而在接触块上设置防滑花纹,能够保证抓地,并且将设置防滑花纹的部分独立出来,也能够方便加工,最后还可以将接触块设置成相对于鞋底主体呈凸出状,保证接触块率先与地面接触,起到缓冲、防滑的效果,更好的满足行走的需求,使得穿着者可以行走更长的时间,同时体验更为舒适。
4、做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前掌部两侧分别弯折形成有前掌挡边,所述前掌挡边呈弧形设置,所述前掌部前端形成有前包边,所述前包边厚度大于前掌挡边设置,所述连接部对应足底外侧区位置形成有侧包边,所述侧包边与前掌挡边连接。
5、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这样设置,通过前掌挡边、侧包边以及前包边可以有效与穿着者的足部贴合接触,在受到踩踏作用力时,可以增大接触面积,从而有效分散压力,同时前包边厚度大于前掌挡边,是因为穿着时大脚趾位置的作用力最大,通过增大厚度,可以有效提供缓冲,增加穿着的舒适性,同时通过抵触隆起,可以在足弓位置进行支撑,这里的支撑具有一定的弹性,保证穿着的舒适性,同时起到分散少量足部压力的作用,这种结构简单,加工成型便利,利于实现,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
6、做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前掌挡边、侧包边以及前包边外周面上分别成型有支撑筋,所述支撑筋下端宽度大于支撑筋的上端设置,所述支撑筋十字交叉设置。
7、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这样设置,可以有效提高前掌挡边、侧包边以及前包边的支撑效果,在受到踩踏作用力时,保证结构的稳定,避免挡边结构变形,同时在不穿着时,可以支撑结构进行回弹,保证结构的完整,同时支撑筋十字交叉设置,进一步提高支撑强度,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
8、做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后跟部末端设置有后包边,所述后包边呈弧形设置。
9、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这样设置,进一步增加与足部的接触面积,起到良好的辅助支撑作用,这里的凹腔与脚跟形状相适配,可以有效增加与足部的接触面积,使得接触支撑效果更好,有效释放足底压力,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
10、做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中底于前掌部和连接部之间形成有第一浅槽,所述大底于脚掌区和连接区之间形成有第二浅槽,所述第一浅槽和第二浅槽开口方向相反设置。
11、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这样设置,通过第一浅槽以及第二浅槽的设置,并且第一浅槽和第二浅槽开口方向相反设置,使得鞋底脚掌与足弓位置可以进行一定角度的翻折,便于穿着者对脚掌位置进行弯折活动,从而缓解脚掌的僵硬,并且在行走时,也容易使得脚掌位置可以小幅度的弯折,促进血液循环,减轻僵硬的症状,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
12、做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的防滑花纹包括有若干防滑条,若干防滑条沿接触块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且防滑条倾斜延伸设置。
13、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这样设置,将防滑花纹设置成若干沿接触块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的条状,并让这些防滑条纹以倾斜状的方式延伸,这使得这些防滑条纹在前后、左右方向能够较好的提供抓地力。
14、做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底槽的内壁延伸至靠近脚掌区的边沿处。
15、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这样设置,将底槽内壁延伸至靠近脚掌区的边沿,一方面,让接触块能够具有更大的体积,也和地面的接触面积更大,另一方面,让使用者在行走时,总是能让接触块先与地面接触,保证使用的效果。
16、做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连接部底面对应抵触隆起位置形成有空腔。
17、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这样设置,有效减轻中底质量,便于后续增添缓冲踩踏结构,保证后续使用效果。
18、做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空腔内壁设置有若干相交错的凸筋。
19、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这样设置,提高空腔整体的支撑效果,减小变形的可能性,提高整体结构的使用寿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合长时间行走的高跟鞋,包括鞋底和鞋帮,所述鞋帮包覆在鞋底上,所述鞋底包括相连接的中底和大底,所述中底由前掌部、连接部以及后跟部组成,所述大底由脚掌区、连接区以及后跟区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掌部中设置有设置在大拇指位置的拇指槽、设置在跖骨位置的跖骨槽,所述拇指槽边沿以及跖骨槽边沿分别通过平滑曲面与前掌部边缘连接,所述拇指槽与跖骨槽相连接,所述连接部中对应足底腰窝区形成有抵触隆起,所述连接部于抵触隆起一侧设置有用于供足底外侧区踩踏的侧槽,所述后跟部中还设置有凹腔,所述凹腔中嵌装有缓冲垫片,所述鞋帮内壁对应脚趾位置设置有若干包覆腔,所述包覆腔中填充有包覆垫,所述脚掌区中设置有底槽,所述底槽中设置有接触块和填充物,所述的填充物设置在底槽的内壁和接触块的一端端面之间并形成对两者的粘合,所述接触块的边沿贴合底槽的内壁设置,所述的接触块由弹性材质构成,所述的接触块的另一端端面上设置有防滑花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合长时间行走的高跟鞋,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掌部两侧分别弯折形成有前掌挡边,所述前掌挡边呈弧形设置,所述前掌部前端形成有前包边,所述前包边厚度大于前掌挡边设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合长时间行走的高跟鞋,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掌挡边、侧包边以及前包边外周面上分别成型有支撑筋,所述支撑筋下端宽度大于支撑筋的上端设置,所述支撑筋十字交叉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合长时间行走的高跟鞋,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跟部末端设置有后包边,所述后包边呈弧形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适合长时间行走的高跟鞋,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底于前掌部和连接部之间形成有第一浅槽,所述大底于脚掌区和连接区之间形成有第二浅槽,所述第一浅槽和第二浅槽开口方向相反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合长时间行走的高跟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滑花纹包括有若干防滑条,若干防滑条沿接触块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且防滑条倾斜延伸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合长时间行走的高跟鞋,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槽的内壁延伸至靠近脚掌区的边沿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合长时间行走的高跟鞋,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底面对应抵触隆起位置形成有空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适合长时间行走的高跟鞋,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内壁设置有若干相交错的凸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合长时间行走的高跟鞋,包括鞋底和鞋帮,所述鞋帮包覆在鞋底上,所述鞋底包括相连接的中底和大底,所述中底由前掌部、连接部以及后跟部组成,所述大底由脚掌区、连接区以及后跟区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掌部中设置有设置在大拇指位置的拇指槽、设置在跖骨位置的跖骨槽,所述拇指槽边沿以及跖骨槽边沿分别通过平滑曲面与前掌部边缘连接,所述拇指槽与跖骨槽相连接,所述连接部中对应足底腰窝区形成有抵触隆起,所述连接部于抵触隆起一侧设置有用于供足底外侧区踩踏的侧槽,所述后跟部中还设置有凹腔,所述凹腔中嵌装有缓冲垫片,所述鞋帮内壁对应脚趾位置设置有若干包覆腔,所述包覆腔中填充有包覆垫,所述脚掌区中设置有底槽,所述底槽中设置有接触块和填充物,所述的填充物设置在底槽的内壁和接触块的一端端面之间并形成对两者的粘合,所述接触块的边沿贴合底槽的内壁设置,所述的接触块由弹性材质构成,所述的接触块的另一端端面上设置有防滑花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合长时间行走的高跟鞋,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掌部两侧分别弯折形成有前掌挡边,所述前掌挡边呈弧形设置,所述前掌部前端形成有前包边,所述前包边厚度大于前掌挡边设置,所述连接部对应足底外侧区位置形成有侧包边,所述侧包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莱毅,欧小相,沙民生,郑惟,蓝成都,刘昌勇,
申请(专利权)人:康奈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