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芯结构及动力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77051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21 21:47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芯结构及动力系统,其属于动力电池技术领域,电芯结构包括外壳、极柱组件及电芯组件,呈方形的外壳的一个端部包括第一平端板和连接于第一平端板两侧的两个第一斜端板,外壳的另一个端部包括第二平端板和连接于第二平端板两侧的两个第二斜端板,沿第一平端板指向第二平端板的方向,两个第一斜端板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两个第二斜端板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极柱组件设有四个,每个第一斜端板和每个第二斜端板上分别安装有一个极柱组件;电芯组件设置于外壳内,且电芯组件包括四个极耳,四个极耳与四个极柱组件一一对应连接。本技术提供的电芯结构及动力系统,安装极柱组件的区域面积可以较大,且具有较好的冷却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动力电池,尤其涉及一种电芯结构及动力系统


技术介绍

1、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迅速,在动力性能、智能化、使用成本等方面相对传统燃油车已取得显著的优势,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重要部件。

2、动力电池包括至少一个电芯结构,每个电芯结构均包括外壳、盖板、多个极片、与多个极片连接的极耳及安装在盖板上的极柱。外壳通常呈长方体或正方体状,且顶端开口,盖板安装在外壳的顶端,并密封外壳顶端的开口,极片通过极耳与极柱电连接,通过极柱将电能输入或输出。现有技术中,仅能够在外壳顶端的盖板上安装极柱,导致安装面积较小,且盖板上由于安装极柱,无法设置冷却结构,导致电芯结构的冷却效果存在改善空间。

3、因此,亟需一种电芯结构及动力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芯结构及动力系统,安装极柱组件的区域面积可以较大,且具有较好的冷却效果。

2、如上构思,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电芯结构,包括:>

4、外壳,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电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端板(12)的倾斜角度为30°~80°,所述第二斜端板(14)的倾斜角度为30°~8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包括连接的第一壳体(15)和第二壳体(16),所述第一壳体(15)的侧面和所述第二壳体(16)的侧面均开口,所述第一壳体(15)与所述第二壳体(16)扣合形成容置腔,所述电芯组件(3)位于所述容置腔中,一个所述第一斜端板(12)和一个所述第二斜端板(14)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15)上,另一个所述第一斜端板(12)和另一个所述第...

【技术特征摘要】

1.电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端板(12)的倾斜角度为30°~80°,所述第二斜端板(14)的倾斜角度为30°~8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包括连接的第一壳体(15)和第二壳体(16),所述第一壳体(15)的侧面和所述第二壳体(16)的侧面均开口,所述第一壳体(15)与所述第二壳体(16)扣合形成容置腔,所述电芯组件(3)位于所述容置腔中,一个所述第一斜端板(12)和一个所述第二斜端板(14)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15)上,另一个所述第一斜端板(12)和另一个所述第二斜端板(14)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16)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中间板(4),所述第一壳体(15)与所述第二壳体(16)通过所述中间板(4)连接,且所述中间板(4)能支撑所述第一壳体(15)及所述第二壳体(16),所述电芯组件(3)包括两个电芯组,一个所述电芯组位于所述第一壳体(15)内,另一个电芯组位于所述第二壳体(16)内,且每个电芯组均具有两个极耳(3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通过所述中间板(4)分隔形成两个相互独立的子腔,两个所述电芯组分别位于两个所述子腔中,且两个所述电芯组的特征参数相同或相异,所述特征参数包括电容量、体系、输出功率中的一种或多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哲陈保国刘峰张福增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捷威动力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