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修车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769742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21 21:46
一种折叠修车板,属于随车修车的配套工具技术领域。包括头面板、支承面板、底面板以及万向轮,所述的支承面板朝向所述的头面板延伸出一对呈平行设置的第一铰接头,并且朝向所述的底面板延伸出一对呈平行设置的第二铰接头,所述的头面板对应于第一铰接头设置有头面板铰接腔,所述的第一铰接头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的头面板铰接腔内,所述的支承面板在靠近第一铰接头位置的底部形成有限位凸起,所述的底面板对应于所述的第二铰接头设置有底面板铰接腔,所述的第二铰接部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的底面板铰接腔内,所述的底面板铰接腔内形成有由下向上朝着远离支承面板的一侧延伸的倾斜面。优点:折叠收纳方便快捷,结构简化且整体重量减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修车配套工具,具体涉及一种折叠修车板


技术介绍

1、目前,可折叠修车板种类繁多,传统铁结构的可折叠修车板普遍都是零件种类多,装配繁琐,重量较重。典型的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授权公告号cn100443019c介绍的“坐、躺两用滑动椅”,主体结构包括前椅架、中椅架以及后椅架,前椅架两侧杆契入中椅架中枢接,形成前椅架可翻转弯折,并令后椅架与中椅架相契合枢接,形成中椅架可翻转弯折,并于中椅架翻转弯折后,可利用中椅架的侧杆和支撑杆定位。又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布号cn102962832a涉及的“多功能修车板”,其各部件之间的连接结构相对复杂,使用状态变换时,操作繁琐。常用的除铁结构的修车板外还有塑料修车板,塑料修车板制作成本低、使用轻便,但都为整板结构,不可折叠,因而在功能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2、鉴于上述已有技术,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设计,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修车板,结构简单,装配便捷且整体重量轻。>

2、本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折叠修车板,包括头面板(1)、支承面板(2)、底面板(3)以及万向轮(4),所述的头面板(1)和底面板(3)分别铰接在支承面板(2)的头尾两侧,所述的万向轮(4)设置在头面板(1)和底面板(3)的底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承面板(2)朝向所述的头面板(1)延伸出一对彼此呈平行设置的第一铰接头(21),而朝向所述的底面板(3)则延伸出一对彼此呈平行设置的第二铰接头(22),所述的头面板(1)在朝向支承面板(2)一端的两侧且对应于所述的第一铰接头(21)设置有头面板铰接腔(11),所述的第一铰接头(21)通过第一销轴(211)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的头面板铰接腔(11)内,所述的支承面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修车板,包括头面板(1)、支承面板(2)、底面板(3)以及万向轮(4),所述的头面板(1)和底面板(3)分别铰接在支承面板(2)的头尾两侧,所述的万向轮(4)设置在头面板(1)和底面板(3)的底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承面板(2)朝向所述的头面板(1)延伸出一对彼此呈平行设置的第一铰接头(21),而朝向所述的底面板(3)则延伸出一对彼此呈平行设置的第二铰接头(22),所述的头面板(1)在朝向支承面板(2)一端的两侧且对应于所述的第一铰接头(21)设置有头面板铰接腔(11),所述的第一铰接头(21)通过第一销轴(211)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的头面板铰接腔(11)内,所述的支承面板(2)在靠近第一铰接头(21)位置的底部形成有限位凸起(23),所述的底面板(3)在朝向支承面板(2)的一端对应于所述的第二铰接头(22)设置有底面板铰接腔(31),所述的第二铰接头(22)通过第二销轴(221)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的底面板铰接腔(31)内,所述的底面板铰接腔(31)内形成有由下向上朝着远离支承面板(2)的一侧延伸的倾斜面(311),当用作修车板时,所述的头面板(1)、支承面板(2)和底面板(3)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当用作z字形修车凳时,所述的第二铰接头(22)绕第二销轴(221)作顺时针旋转直至抵靠住所述的倾斜面(311),所述的头面板(1)绕第一销轴(211)作逆时针旋转,直至所述的限位凸起(23)转至头面板铰接腔(11)的远离支承面板(2)的一侧并抵靠在头面板(1)的底部,此时所述的头面板(1)和底面板(3)相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修车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头面板(1)在头面板铰接腔(11)的上方延伸形成有限位挡条(12),所述的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维嘉刘渊博史晓明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通润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