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泡发生器以及应用该气泡发生器的净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76740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21 21:45
本技术涉及一种气泡发生器以及应用该气泡发生器的净水器,包括具有进水端和出水端的壳体,该壳体内设置有起泡件,当水流进入到壳体的内部时通过该起泡件而产生微气泡,其特征在于:所述起泡件沿水流方向具有进水段和出水段,并在出水段的下游设置有能与水流发生撞击并释放更多微气泡的阻挡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起泡件自身的进水段和出水段,并利用进水段的出水口小于出水段的直径,使得气泡发生器无需在壳体上设置吸气孔,简化了生产工艺,以防因水压变化而造成起泡效果差的情况发生,另外,水流挟着微气泡与阻挡件发生撞击后从而紊流加剧,压能继续降低,气体更多的被释放出来而形成更多的微气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气泡发生器,尤其涉及一种能够产生微气泡的气泡发生器。


技术介绍

1、传统的使水流带气泡的气泡发生器,都是在壳体的环壁处设置有吸气孔,从分流器流过的水流达到壳体时使壳体内部形成负压,壳体内的负压使外部空气从壳体环壁处的吸气孔被吸入到壳体内,使从分流器流入的水流与从外部吸入的空气充分混合形成气泡水。

2、近年来,通过研究发现,含有微小气泡的水流(称为微气泡水)具有良好的用户体验,而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青睐。例如,对于同样体积的水流来说,含有丰富微气泡的水流与不含有微气泡的水流相比,在冲洗或沐浴等应用中,可以提升清洁效果,但仍然具有起泡器产生微气泡质量不稳定的问题,为此,需要作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利用水流能有效产生微气泡的气泡发生器。

2、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应用有上述气泡发生器的净水器。

3、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气泡发生器,包括有:

4、壳体,包括有进水端和出水端;

5、起泡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水流进入到壳体的内部时通过该起泡件而产生微气泡;

6、其特征在于:

7、所述起泡件沿水流方向具有进水段和出水段,并在出水段的下游设置有能与水流发生撞击并释放更多微气泡的阻挡件。

8、为了实现气泡发生器无需在壳体上设置吸气孔而形成有微气泡,从结构实现角度考虑,优选地,所述起泡件包括有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密封连接的环状体,该环状体的进水段之内腔截面沿着流体的流动方向依次分为第一平直段以及与第一平直段相接并口径逐渐收窄的收窄段,所述出水段的口径小于所述收窄段。水流经过第一平直段后经过收窄段被加速,随着由于出水段的口径小于收窄段,从收窄段出来的水流被集中加速,提高真空度,从而在出水段腔体内形成一定的真空,使水流受到的压力明显降低,从而使水中原本溶解的气体迅速大量溢出,形成微水的气泡,从而实现了起泡的效果。

9、为了实现水流能形成更多的微气泡,优选地,所述收窄段的横截面积沿气流方向线性减小,从而使其内周面呈圆锥面。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平直段的入口端与出口端之间的间距与位于其下游的所述收窄段的入口端与出口端之间的间距之比为2:1~3:1。这样第一平直段与收窄段的长度之比,更能保证气泡效果及流量,第一平直段的长度设置能允许水流更平稳地流向收窄段,并在收窄段之口径变小的作用下,溶解在水中的气体大量逸出而形成微气泡,从而实现了起泡的效果。

11、环状体从结构实现的角度考虑,优选地,所述环状体的侧壁有两个,其中设有所述阻挡件的第一侧壁以及由该第一侧壁的边缘延伸而成的第一侧周壁,并在第一侧周壁的中央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侧壁平行设置的第二侧壁,所述收窄段和出水段共同设置在所述第二侧壁上。

12、为了使水流挟着微气泡更快地与阻挡件撞击,优选地,所述第一侧周壁与所述第一侧壁围成与所述出水段连通的出水腔,而所述第二侧壁设置所述收窄段和出水段的第一部分向所述出水腔对应阻挡件的所在方向凸出。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壁的中央为供水流挟着微气泡流出的中空区,所述阻挡件则设置在所述中空区中。中空区的设置一方面实现第一侧壁能连接阻挡件的同时还能实现水流的流出。

14、为了方便实现阻挡件与第一侧壁的连接,优选地,所述阻挡件与所述出水段对齐设置的阻挡部以及将该阻挡部连接至所述第一侧壁周缘的至少两个连接臂。

15、为了实现水流挟着微气泡后经过阻挡件的阻挡后,能重新反流至中空区并流出,优选地,所述第二侧壁还包括有位于所述第一部分外围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局部凹陷有凹腔以构成水流挟着微气泡反流至所述中空区的反流区。由于水流挟着微气泡后与阻挡件的阻挡部发生撞击从而紊流加剧,压能继续降低,溶解在水中的气体大量逸出同时形成反流,并从各个连接臂之间的间隙流出。

16、为了实现经过反流的水流挟着微气泡后能生成微气泡的尺寸更细微,优选地,所述壳体于所述起泡件的上下游分别设置有第一过滤件和第二过滤件。其中,第一过滤件所起的作用在于进入起泡件的水流先通过第一过滤件,以过滤掉进入起泡件的水中的杂质,而第二过滤件上布满有至少两个过滤孔,一方面能作进一步的过滤,另一方面的作用是使得同样体积的水具有更大的表面积,从而有利于水中气体的逸出,使得微气泡的数量更多,分布更均匀而稳定性也更好,并且第二过滤件在水压变大的状态下能被鼓起,而实现水流道面积的增大,从而能更好地适应水压的变化。

17、为解决第二个技术问题,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净水器,包括有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的排水管的出口连接有如上述的气泡发生器。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起泡件自身的进水段和出水段,并利用进水段的出水口小于出水段的直径,使得气泡发生器无需在壳体上设置吸气孔,简化了生产工艺,以防因水压变化而造成起泡效果差的情况发生,另外,水流挟着微气泡与阻挡件发生撞击后从而紊流加剧,压能继续降低,气体更多的被释放出来而形成更多的微气泡。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泡发生器,包括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泡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起泡件(2)包括有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密封连接的环状体,该环状体的进水段之内腔截面沿着流体的流动方向依次分为第一平直段(211)以及与第一平直段(211)相接并口径逐渐收窄的收窄段(212),所述出水段的口径小于所述收窄段(2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泡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窄段(212)的横截面积沿气流方向线性减小,从而使其内周面呈圆锥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泡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直段(211)的入口端与出口端之间的间距与位于其下游的所述收窄段(212)的入口端与出口端之间的间距之比为2:1~3: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泡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体的侧壁有两个,其中设有所述阻挡件的第一侧壁(4)以及由该第一侧壁(4)的边缘延伸而成的第一侧周壁(5),并在第一侧周壁(5)的中央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侧壁(4)平行设置的第二侧壁(6),所述收窄段和出水段共同设置在所述第二侧壁(6)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泡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周壁(5)与所述第一侧壁(4)围成与所述出水段(22)连通的出水腔(7),而所述第二侧壁(6)设置所述收窄段(212)和出水段(22)的第一部分(61)向所述出水腔对应阻挡件的所在方向凸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泡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的中央为供水流挟着微气泡流出的中空区(8),所述阻挡件(3)则设置在所述中空区(8)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泡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件与所述出水段对齐设置的阻挡部以及将该阻挡部(31)连接至所述第一侧壁周缘的至少两个连接臂(3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泡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壁还包括有位于所述第一部分(61)外围的第二部分(62),所述第二部分(62)局部凹陷有凹腔以构成水流挟着微气泡反流至所述中空区(8)的反流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气泡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于所述起泡件的上下游分别设置有第一过滤件(9)和第二过滤件(10)。

11.一种净水器,包括有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的排水管的出口连接有如权利要求1~10任意一项所述的气泡发生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泡发生器,包括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泡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起泡件(2)包括有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密封连接的环状体,该环状体的进水段之内腔截面沿着流体的流动方向依次分为第一平直段(211)以及与第一平直段(211)相接并口径逐渐收窄的收窄段(212),所述出水段的口径小于所述收窄段(2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泡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窄段(212)的横截面积沿气流方向线性减小,从而使其内周面呈圆锥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泡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直段(211)的入口端与出口端之间的间距与位于其下游的所述收窄段(212)的入口端与出口端之间的间距之比为2:1~3: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泡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体的侧壁有两个,其中设有所述阻挡件的第一侧壁(4)以及由该第一侧壁(4)的边缘延伸而成的第一侧周壁(5),并在第一侧周壁(5)的中央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侧壁(4)平行设置的第二侧壁(6),所述收窄段和出水段共同设置在所述第二侧壁(6)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泡发生器,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奚其昌邓愿郑嘉丽罗嗣博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