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施工电梯防撞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759896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21 21:40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施工电梯防撞装置,包括电梯主体,所述电梯主体包括底板、侧板、顶板和电梯门;所述左右两侧的侧板固定连接在底板与顶板之间;所述侧板的前后两端设置有滑槽;所述电梯门滑动安装在前后两侧的滑槽之间;所述电梯门的内侧设置有第一防撞杆和第二防撞杆;所述第一防撞杆与第二防撞杆之间设置有连接杆;所述滑槽的顶端设置有滑动组件;采用本技术所述的施工电梯防撞装置,能够减轻推车在施工电梯内发生滑动时对电梯门的冲击,减少安全隐患;同时,通过设置滑动组件辅助电梯门高效精准的插入滑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施工电梯的运行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施工电梯,尤其涉及一种施工电梯防撞装置


技术介绍

1、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各个领域的设备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为了提高施工效率、减轻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等,一般会在建筑体外侧设置施工电梯,不仅方便了施工人员的上下移动和建筑材料的转运,同时还提高了施工人员的安全性,但现有的施工电梯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以下弊端:

2、首先,现有的施工电梯在使用时,其梯笼的内部缺乏相应的防护防撞措施,而梯笼内的推车发生滑动后,所产生的冲击力可能会造成电梯门损坏,导致事故的发生,大幅增加了施工电梯的安全隐患;其次,现有的施工电梯在使用时其电梯门在上下滑动定位过程中缺乏辅助导向措施,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电梯门错位的情况,并且矫正效率低,从而影响了施工电梯的运行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工人的作业时间,造成了一定人力物力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施工电梯防撞装置,解决了当推车在施工电梯内发生滑动对电梯门产生冲击引起安全隐患以及电梯门进入滑槽不够精准,影响电梯运行效率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施工电梯防撞装置,包括电梯主体,所述电梯主体包括底板、侧板、顶板和电梯门;所述顶板的上端设置有升降口;所述侧板固定连接在底板与顶板之间;所述侧板的前后两端设置有滑槽;所述电梯门滑动安装在前后两侧的滑槽之间;所述电梯门的内侧设置有第一防撞杆和第二防撞杆;所述第一防撞杆与第二防撞杆之间设置有连接杆;所述滑槽的顶端设置有滑动组件。

4、通过在电梯门上设置防撞杆以及在滑槽的顶端设置滑动组件,有效地减缓了在推车发生滑动时对电梯门进行撞击而造成的损坏,同时通过在滑槽的顶端加设滑动组件,在滑动组件的辅助作用下提高了电梯门在上下滑动时插入滑槽内的精确度。

5、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滑动组件包括扩口钢、以及开设在扩口钢两侧内壁的安装槽和安装在安装槽内部的滑轮。

6、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电梯门的两侧外壁均焊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前端端面与第一防撞杆和第二防撞杆的后端端面焊接。

7、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顶板的上端设置有防护杆。

8、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滑槽的底端设置有缓冲垫。

9、通过在滑槽的底部设置缓冲垫可以对电梯门的底部起到保护的作用。

10、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第一防撞杆离电梯底板的高度为30mm,所述第二防撞杆离电梯底板的高度为80mm。

11、作为本技术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防撞杆和第二防撞杆为矩形管、方管、圆管或槽钢中任意一种。

12、在保证技术方案能够实现的情况下,将所述支架、钢管与钢丝绳的数量确定为3根,能够最大限度的节约材料,减轻制作成本,同时保证施工时修补工具拥有足够的稳定性与支撑力。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第一防撞杆和第二防撞杆,在推车发生滑动时,产生的冲击力通过第一防撞杆和第二防撞杆传递到滑槽钢上,进一步传递到电梯主体的两侧侧板和底板上,进而减轻对电梯门的冲击,降低事故隐患,解决了现有的施工电梯在使用时其梯笼的内部缺乏相应的防护防撞措施的问题;提高了安全性,降低了事故隐患;同时通过设置滑动组件,在扩口钢和滑轮的辅助作用下提高了电梯门滑动插入滑槽钢内的精确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人力物力。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施工电梯防撞装置,包括电梯主体(1);所述电梯主体(1)包括底板(101)、侧板(102)、顶板(103)和电梯门(105);所述顶板(103)的前后两端设置有升降口(1031);所述侧板(102)固定连接在底板(101)与顶板(103)之间;所述侧板(102)的前后两端设置有滑槽(106);所述电梯门(105)滑动安装在前后两侧的滑槽(106)之间;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电梯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组件(2)包括扩口钢(201)、以及开设在扩口钢两侧内壁的安装槽(202)和安装在安装槽内部的滑轮(20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电梯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门(105)的两侧外壁均焊接有连接杆(1051),所述连接杆(1051)的前端端面与第一防撞杆(1052)和第二防撞杆(1053)的后端端面焊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电梯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03)的上端设置有防护杆(10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电梯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106)的底端设置有缓冲垫(106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电梯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撞杆(1052)离电梯底板(101)的高度为30mm,所述第二防撞杆(1053)离电梯底板(101)的高度为8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中所述的施工电梯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撞杆(1052)和第二防撞杆(1053)为矩形管、方管、圆管或槽钢中任意一种。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施工电梯防撞装置,包括电梯主体(1);所述电梯主体(1)包括底板(101)、侧板(102)、顶板(103)和电梯门(105);所述顶板(103)的前后两端设置有升降口(1031);所述侧板(102)固定连接在底板(101)与顶板(103)之间;所述侧板(102)的前后两端设置有滑槽(106);所述电梯门(105)滑动安装在前后两侧的滑槽(106)之间;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电梯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组件(2)包括扩口钢(201)、以及开设在扩口钢两侧内壁的安装槽(202)和安装在安装槽内部的滑轮(20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电梯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门(105)的两侧外壁均焊接有连接杆(105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柳铮龙涛潘文元胥文昭袁再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四局第五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