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联微发泡塑料成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757413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21 21:39
本技术属于塑料成型技术领域,提供一种交联微发泡塑料成型装置,包括料筒、挤料螺杆、混合筒和注气组件。当挤料螺杆靠近进料管移动时,进料管和出料管打开,挤料螺杆移动带动截止环移动即可将料筒后端的熔体通过进料管挤入混合腔内,当熔体进入混合腔内时,通过控制注气组件依次与其中一组进气口连通,并密封遮挡其余进气口即可沿混合筒轴向在不同位置向混合腔内注入临界流体与熔体混合,从而提高后续原材料所形成的高分子熔超临界体和超临界流体在料筒前端充分溶解形成单相融体的效率,进而提高装置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塑料成型,具体涉及交联微发泡塑料成型装置


技术介绍

1、eva工艺鞋生产过程中的交联微发泡技术是以氮气或二氧化碳经过流体控制系统产生临界流体并通过注气通道打入注塑机螺杆的均化区,再通过螺杆塑化剪切,以使原材料所形成的高分子熔超临界体和超临界流体在均化区内充分溶解形成单相融体并保持在一定的恒定压力下;当注塑机的注射指令发出时将单相融体射入模具的型腔中,形成微发泡材料。

2、目前,在将临界流体通过注气通道打入注塑机螺杆均化区内时,由于注气通道多为固定设置,其临界流体也从固定位置进入均化区后,再由螺杆塑化剪切使原材料所形成的高分子熔超临界体和超临界流体在均化区内充分溶解形成单相融体,但在固定位置注入临界流体降低了后续原材料所形成的高分子熔超临界体和超临界流体在均化区内充分溶解形成单相融体的效率,从而降低了装置的生产效率。因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故提出一种交联微发泡塑料成型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出一种交联微发泡塑料成型装置,提高原材料所形成的高分子熔超临界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交联微发泡塑料成型装置,包括料筒(10)和挤料螺杆(101),所述挤料螺杆(101)能转动的设置在所述料筒(10)内,且能沿所述料筒(10)轴向往复运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联微发泡塑料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气组件(30)包括密封座(303)和驱动组件;所述密封座(303)上设置有带有阀门的进气管(304),所述密封座(303)两端均设置有密封板(305),所述密封座(303)能沿所述混合筒(20)轴向往复移动的设置在所述导向腔(204)内,且能使所述进气管(304)与其中一组所述进气口(205)连通,并使所述密封板(305)密封遮挡其余...

【技术特征摘要】

1.交联微发泡塑料成型装置,包括料筒(10)和挤料螺杆(101),所述挤料螺杆(101)能转动的设置在所述料筒(10)内,且能沿所述料筒(10)轴向往复运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联微发泡塑料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气组件(30)包括密封座(303)和驱动组件;所述密封座(303)上设置有带有阀门的进气管(304),所述密封座(303)两端均设置有密封板(305),所述密封座(303)能沿所述混合筒(20)轴向往复移动的设置在所述导向腔(204)内,且能使所述进气管(304)与其中一组所述进气口(205)连通,并使所述密封板(305)密封遮挡其余所述进气口(205),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混合筒(20)上,用于驱动所述密封座(303)往复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联微发泡塑料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螺杆(302)和第一电机(301);所述驱动螺杆(302)能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导向腔(204)内,且与所述密封座(303)螺纹连接,所述第一电机(301)设置在所述混合筒(20)上,且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所述驱动螺杆(30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联微发泡塑料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座(303)和两组所述密封板(305)底端设置有同一组密封圈(306),所述密封圈(306)能与所述导向腔(204)底面紧密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联微发泡塑料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搅拌机构(40),所述搅拌机构(40)包括第一转轴(402)和第二电机(401),所述第一转轴(402)与所述混合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尔越
申请(专利权)人:揭阳市圣路保鞋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