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钻机下置式的隧道掌子面钻凿机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74098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9 13: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地下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钻机下置式的隧道掌子面钻凿机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推进梁、滑动台座、传动杆和第一钻杆;滑动台座设置在推进梁上,且滑动台座能够相对推进梁长度方向移动;滑动台座上间隔设置有凿岩钻机和传动箱,凿岩钻机和传动杆位于推进梁下方,第一钻杆位于推进梁上方,传动箱分别与传动杆和第一钻杆相连接,凿岩钻机能够驱动传动杆回转,传动杆能够通过传动箱驱动第一钻杆回转。将凿岩钻机设置在推进梁下方,使推进梁能够更加靠近初期支护,以减小钻孔时的外插角,位于推进梁下方的传动杆通过传动箱来驱动位于推进梁上方的第一钻杆,使第一钻杆能够更加靠近洞室开挖后的壁面,进一步减少钻孔时的外插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下工程,特别涉及一种钻机下置式的隧道掌子面钻凿机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隧道爆破开挖施工中,由于后方洞室施作的初期支护距离前方掌子面较近,钻凿周边眼时,传统凿岩设备的推进梁难以放置在初期支护和掌子面之间,使钻杆无法在设计开挖轮廓线上以设计的外插角钻凿周边眼,导致周边眼成孔后的孔底偏离隧道设计轮廓线较远,造成周边眼的外插角过大,在装药爆破后会导致隧道产生超挖,目前常用的人工钻孔工艺无法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2、隧道超挖不仅会直接导致初期喷射混凝土超耗,使工程建设成本急剧上升,也会导致围岩稳定性变差,致使施工风险增加,而隧道机械化施工中,由于三臂凿岩台车所携带钻机的钻杆直径更大,钻杆长度更长,相应问题更加严峻,因此,亟需解决隧道机械化施工中掌子面钻孔周边眼时,钻孔外插角过大引起的超挖问题,以降低工程建设成本,保证施工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
技术介绍
中的后方洞室施作的初期支护距离前方掌子面较近,导致周边眼成孔后的孔底偏离隧道设计轮廓线较远,造成周边眼的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钻机下置式的隧道掌子面钻凿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推进梁(3)、滑动台座(4)、传动杆(7)和第一钻杆(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钻机下置式的隧道掌子面钻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箱(11)包括箱体(116),所述箱体(116)上部延伸至所述推进梁(3)上方,所述第一钻杆(14)连接在所述箱体(116)上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钻机下置式的隧道掌子面钻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16)内设置有下传动齿轮(111)、上传动齿轮(112)和驱动带(11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钻机下置式的隧道掌子面钻凿机构,其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钻机下置式的隧道掌子面钻凿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推进梁(3)、滑动台座(4)、传动杆(7)和第一钻杆(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钻机下置式的隧道掌子面钻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箱(11)包括箱体(116),所述箱体(116)上部延伸至所述推进梁(3)上方,所述第一钻杆(14)连接在所述箱体(116)上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钻机下置式的隧道掌子面钻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16)内设置有下传动齿轮(111)、上传动齿轮(112)和驱动带(11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钻机下置式的隧道掌子面钻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台座(4)上还设置有传动台座(13),所述传动台座(13)位于所述推进梁(3)上方,且所述传动台座(13)设置在所述传动箱(11)和所述第一钻杆(14)之间,所述第一钻杆(14)远离所述传动台座(13)的一端设有第一固定卡座(15),所述上传动齿轮(112)通过所述传动台座(13)驱动所述第一钻杆(14)回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钻机下置式的隧道掌子面钻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台座(13)包括转动轴(131)和套筒(133),所述套筒(133)通过支架(134)与所述滑动台座(4)相连接,所述转动轴(131)转动设置在所述套筒(133)上,且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清席锦州杨琪邹宇蒋双全贾佳欣李红鹏赵刚应张天翼周和祥王崇交冯霄暘闫飞跃向英杰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勘察设计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