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下工程,特别涉及一种可变角度的隧道掌子面钻凿机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矿山法隧道爆破施工中,凿岩钻机与钻杆呈直线相连接,由于初期支护距掌子面较近,会使得周边眼钻孔的外插角过大,是引起隧道超挖的重要原因。一般采用“长短眼”的布孔方式来控制隧道爆破效果,但此举不仅增加钻孔工作量,造成长短眼的爆破错台,效果也较为有限。隧道的光面爆破效果直接关系工程项目的安全、成本、进度,因此,亟需解决初期支护限制条件下掌子面周边眼外插角过大所导致的隧道超挖,引起建设成本上升、威胁施工安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由于初期支护距掌子面较近,导致周边眼钻孔的外插角过大的问题,提供一种可变角度的隧道掌子面钻凿机构及其施工方法。
2、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可变角度的隧道掌子面钻凿机构,包括推进梁、滑动底座和凿岩钻机,所述滑动底座能够相对所述推进梁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凿岩钻机设置在所述滑动底座上;<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变角度的隧道掌子面钻凿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推进梁(2)、滑动底座(3)和凿岩钻机(6),所述滑动底座(3)能够相对所述推进梁(2)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凿岩钻机(6)设置在所述滑动底座(3)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角度的隧道掌子面钻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节联轴结构(8)包括依次设置第一传动杆(84)和第二传动杆(85),所述第一传动杆(84)和所述第二传动杆(85)通过第二万向节(82)相连接,所述第一传动杆(84)远离所述第二传动杆(85)的一端设置有第一万向节(81),所述第二传动杆(85)远离所述第一传动杆(84)的一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变角度的隧道掌子面钻凿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推进梁(2)、滑动底座(3)和凿岩钻机(6),所述滑动底座(3)能够相对所述推进梁(2)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凿岩钻机(6)设置在所述滑动底座(3)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角度的隧道掌子面钻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节联轴结构(8)包括依次设置第一传动杆(84)和第二传动杆(85),所述第一传动杆(84)和所述第二传动杆(85)通过第二万向节(82)相连接,所述第一传动杆(84)远离所述第二传动杆(85)的一端设置有第一万向节(81),所述第二传动杆(85)远离所述第一传动杆(84)的一端设置有第三万向节(8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变角度的隧道掌子面钻凿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伸缩杆(11),所述伸缩杆(11)能够顶升所述第二传动杆(85),所述万向节联轴结构(8)被配置为:在所述伸缩杆(11)顶升所述第二传动杆(85)时,所述第二传动杆(85)呈水平状,所述第一传动杆(84)呈倾斜状,以使所述万向节联轴结构(8)形成折线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变角度的隧道掌子面钻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杆(85)外侧套设有第一轴套(86),所述伸缩杆(11)的顶部与所述第一轴套(8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清,席锦州,杨琪,贾佳欣,李红鹏,赵刚应,邹宇,蒋双全,张天翼,周和祥,王崇交,冯霄暘,闫飞跃,向英杰,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勘察设计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