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永磁悬浮原理的主动可调减振器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73885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9 12: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永磁悬浮原理的主动可调减振器及车辆,属于减振器技术领域。包括:上支撑件和下支撑件,下支撑件呈半开口结构,上支撑件的底端位于下支撑件中,能沿下支撑件上下移动;至少两个第一磁力产生机构,间隔固定在上支撑件中;至少一个第二磁力产生机构,设置在上支撑件中,相邻两个第一磁力产生机构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二磁力产生机构;支撑转轴,转动设置在下支撑件上,顶端穿过上支撑件的底端和对应的第一磁力产生机构与第二磁力产生机构连接,支撑转轴旋转改变第二磁力产生机构与第一磁力产生机构的对准角度,调节产生的磁斥力。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通过改变第一磁力产生机构与第二磁力产生机构的对准角度,调节产生的磁斥力,有效提高减震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减振器,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永磁悬浮原理的主动可调减振器及一种车辆。


技术介绍

1、车辆在运行过程中会存在振动和冲击的问题,这对列车的安全、舒适性和设备寿命都带来了负面影响。因此,通常设置了减震器进行减震。

2、传统的减震系统往往采用机械结构进行减振,但由于受到材料和工艺的限制,其减震效果和适应性有一定局限性,且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减震效果会大打折扣;虽然,现有技术中也有通过磁悬浮原理辅助减震的减震器,但是均无法实现减震效果的调节,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永磁悬浮原理的主动可调减振器及车辆,用以解决上述的采用机械结构进行减振,减震效果和适应性有一定局限性,以及通过磁悬浮原理辅助减震,无法实现减震效果的调节,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永磁悬浮原理的主动可调减振器,所述减振器包括:

3、上支撑件和下支撑件,所述上支撑件和所述下支撑件均具有内部容纳空间,且所述下支撑件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永磁悬浮原理的主动可调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器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永磁悬浮原理的主动可调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转轴(5)的底端通过支撑轴承(51)可转动设置在所述下支撑件(2)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永磁悬浮原理的主动可调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撑件(2)的内部容纳空间中从上至下依次间隔设置有至少一个限位轴承(52),所述支撑转轴(5)与所述限位轴承(5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永磁悬浮原理的主动可调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永磁悬浮原理的主动可调减振器还包括:</p>

5.根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永磁悬浮原理的主动可调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器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永磁悬浮原理的主动可调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转轴(5)的底端通过支撑轴承(51)可转动设置在所述下支撑件(2)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永磁悬浮原理的主动可调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撑件(2)的内部容纳空间中从上至下依次间隔设置有至少一个限位轴承(52),所述支撑转轴(5)与所述限位轴承(5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永磁悬浮原理的主动可调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永磁悬浮原理的主动可调减振器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永磁悬浮原理的主动可调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彬彬邝宏林曾金成占鹏飞胡海林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