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73845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9 12: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100),是具备负极活性物质层(20)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100),负极活性物质层(20)包含负极活性物质(21)、碳纳米管(22)和粘结剂,负极活性物质(21)包含合金系负极活性物质(23)和碳系负极活性物质(24),碳纳米管(22)包含具有弯曲结构的单层碳纳米管,具有弯曲结构的单层碳纳米管的平均长度为1μm以上,且平均直径为0.05μm以下,具有弯曲结构的单层碳纳米管接触粒子和与上述粒子不同的粒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公开涉及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及其制造方法和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技术介绍

1、已知有包含石墨和纤维状碳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日本特开2021-9995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日本特开2021-99955号公报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在循环试验中有时容量保持率下降。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可抑制循环试验中容量保持率下降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以下,也称为负极)和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以及负极的制造方法。

2、本公开提供以下的负极、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和负极的制造方法。

3、[1]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是具备负极活性物质层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上述负极活性物质层包含负极活性物质、碳纳米管(以下,也称为cnt)和粘结剂,上述负极活性物质包含合金系负极活性物质和碳系负极活性物质,上述cnt包含具有弯曲结构的单层碳纳米管(以下,也称为弯曲swcnt),上述弯曲swcnt的平均长度为1μm以上,且平均直径为0.05μm以下,上述弯曲swcnt接触粒子和与上述粒子不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是具备负极活性物质层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其中,所述弯曲结构具有1个以上的拐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其中,以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为基准,所述碳纳米管的含量为0.01质量%~0.2质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其中,所述合金系负极活性物质的粒径D50与所述碳系负极活性物质的粒径D50的比为0.40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其中,所述碳纳米管进一步包含除所述具有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是具备负极活性物质层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其中,所述弯曲结构具有1个以上的拐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其中,以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为基准,所述碳纳米管的含量为0.01质量%~0.2质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其中,所述合金系负极活性物质的粒径d50与所述碳系负极活性物质的粒径d50的比为0.40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其中,所述碳纳米管进一步包含除所述具有弯曲结构的单层碳纳米管以外的其它碳纳米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其中,在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的从厚度方向观察时的表面,在15μm×8μm的范围区域中,所述具有弯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续木康平佐野秀树
申请(专利权)人:泰星能源解决方案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