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湖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复合改性抗菌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173389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9 12: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合改性抗菌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含有糖苷键的高分子与溶剂混合,调整pH值为10‑11,加热至50‑70℃,搅拌,得到高分子溶液;(2)将金属前驱体化合物加入高分子溶液中,加热至60‑80℃,搅拌反应3‑5 h,得到混合溶胶;(3)将硅酸盐或硅烷偶联剂加入到混合溶胶中,搅拌反应、干燥、烘焙耦合催化热解,得到复合改性抗菌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复合改性抗菌材料既保持了部分生物质高分子的骨架结构和特性功能团,又获得了经催化热解得到的生物质功能小分子,具有水分散性好、毒性低,抗菌性能优的特点。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条件温和,适合规模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合改性抗菌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1、致病微生物影响了人类与牲畜的健康,抗菌材料可杀灭或抑制这类微生物,纳米酶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纳米酶可分为金属类、金属氧化物类、金属硫化物类、碳基纳米材料类以及金属有机框架类;对纳米酶进行巧妙的结构设计可以起到良好的抗菌作用,尤其是有机-无机复合,集无机相、有机相和纳米粒子的特性于一体,有优良的界面性能,抗菌效果好。

2、无机抗菌材料作用时间长,不易产生耐药性,尤其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霉菌等微生物的抑菌率较高。例如纳米氧化锌与细菌接触时,锌离子会破坏细菌的细胞膜和代谢功能,通过产生电子-空穴对,生成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等强活性的物质,损伤细菌的细胞膜、破坏其dna和rna,导致细菌死亡。但纳米氧化锌产生的电子-空穴对易发生复合,且容易因酸溶解而失效。

3、含有糖苷键的生物质高分子催化热解温度较低时,产物的形状可保持不变,分子会部分热解,产生活性生物炭和一些活性非结晶分子的中间产物,如左旋葡萄糖酮、左旋葡聚糖、5-羟甲基糠醛、麦芽酚、香草醛等。这些产物均具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改性抗菌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改性抗菌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阴离子化合物为海藻酸钠;所述离子型纤维素醚为羧甲基纤维素钾、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乙基羧甲基纤维素钾、羟乙基羧甲基纤维素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非离子聚合物为壳聚糖、单宁酸、环糊精、淀粉、纤维素、果胶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改性抗菌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前驱体化合物包含锌前驱体化合物、铈前驱体化合物、铜前驱体化合物、钙前驱体化合物、铁前驱体化合物、钼前驱体化合物、钕前驱体化合物、钇前驱体化合物和锆前驱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改性抗菌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改性抗菌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阴离子化合物为海藻酸钠;所述离子型纤维素醚为羧甲基纤维素钾、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乙基羧甲基纤维素钾、羟乙基羧甲基纤维素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非离子聚合物为壳聚糖、单宁酸、环糊精、淀粉、纤维素、果胶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改性抗菌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前驱体化合物包含锌前驱体化合物、铈前驱体化合物、铜前驱体化合物、钙前驱体化合物、铁前驱体化合物、钼前驱体化合物、钕前驱体化合物、钇前驱体化合物和锆前驱体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改性抗菌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前驱体化合物包括硫酸盐、硝酸盐、醋酸盐、氯化物、氯氧化物、硫化物或盐的水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改性抗菌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硅酸盐或硅烷偶联剂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杨仪黄喜妹张心怡谭军李素芳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