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支撑大小可调的耳膜激振式人工中耳作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72318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9 12: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外支撑大小可调的耳膜激振式人工中耳作动器,包括外支撑装置、壳体和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布置在壳体内,外支撑装置与壳体外部相连。驱动装置包括压电装置和杠杆传动装置,压电装置由压电材料构成,输出端与杠杆传动装置输入端固连,杠杆传动装置输出端从壳体内伸出作用在耳膜上。杠杆传动装置模拟人耳听骨链放大机制,将压电装置输入的激振进行放大,增强了对听力损失的补偿效益。外支撑装置通过支撑杆、推杆与壳体相连,通过旋转盘的旋转控制支撑杆和推杆张角的大小,使作动器可以适应不同患者的耳道孔径,外支撑大小可调易于作动器的佩戴、固定和拆卸,使作动器的整体重量主要靠外耳道支撑,增加了作动器的稳固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助听器,具体涉及一种外支撑大小可调的耳膜激振式人工中耳作动器


技术介绍

1、听力损伤是社会上最常见的疾病,我国有7000余万听力致残(耳聋)患者,位居各类残疾之首。按照损伤机理的不同,听力损伤可分为传导性听力损伤和感音神经性听力损伤。对于传导性听力损伤,临床上大多通过手术治疗来改善听力。然而,对于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尚无有效药物、手术治疗方法,主要通过佩戴助听器辅听。但传统助听器高频增益不足(有效工作频率<6khz),导致高频信息缺失,患者佩戴后听得见却听不懂,噪声环境下言语识别率低等问题。此外,传统助听器因采用声激励来补偿听损,还存在声反馈、堵耳效应、啸叫等固有问题。这些不足使得大部分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不愿意佩戴传统助听器。为此,国内外很多研究机构竞相研究通过机械激振来补偿听力损失的新型助听装置,即人工中耳。

2、如图1所示,人耳主要包括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其中外耳包括耳廓101和外耳道102,中耳主要包括听骨链(锤骨105、砧骨106、镫骨107)以及肌腱,内耳主要包括耳蜗109和半规管108等。耳膜103则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外支撑大小可调的耳膜激振式人工中耳作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支撑大小可调的耳膜激振式人工中耳作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301)为圆盘状,半径与所述套筒(302)外径相仿,中间开设有两个相对的半圆形通孔,在两个半圆中间形成矩形支撑面;当所述伸缩杆(406)完全缩回到所述旋转盘(407)内时,所述限位盘(401)紧密地套在所述底座(30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支撑大小可调的耳膜激振式人工中耳作动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座(301)的矩形支撑面上设置有磁性材料(305),用于辅助中耳作动器的在耳道中的放置与夹取。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支撑大小可调的耳膜激振式人工中耳作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支撑大小可调的耳膜激振式人工中耳作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301)为圆盘状,半径与所述套筒(302)外径相仿,中间开设有两个相对的半圆形通孔,在两个半圆中间形成矩形支撑面;当所述伸缩杆(406)完全缩回到所述旋转盘(407)内时,所述限位盘(401)紧密地套在所述底座(30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支撑大小可调的耳膜激振式人工中耳作动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座(301)的矩形支撑面上设置有磁性材料(305),用于辅助中耳作动器的在耳道中的放置与夹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支撑大小可调的耳膜激振式人工中耳作动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杠杆(503)上设置多个旋转连接件(502),多个所述旋转连接件(502)与所述杠杆(503)上靠近所述传输连接件(506)的端头的距离不同;在所述套体(302)上也相应的设置多个安装孔,用于所述杠杆旋转轴(304)与不同位置的所述旋转连接件(502)配合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外支撑大小可调的耳膜激振式人工中耳作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杆旋转轴(304)内部中空,在内壁上设有四个沿长度方向布置的凹槽(3041),在所述套体(302)上开设有通孔(3021)及盲孔(3022),所述盲孔(3022)内设置四个凸齿,在将所述杠杆旋转轴(304)安装在所述套体(302)上时,所述凹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雨晨刘后广陈语陶郭维维陈伟刘送永寇寅欣张子鹏韩浩强张怿翔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矿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