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通讯设备,具体是一种隧道变形测量终端天线防撞结构。
技术介绍
1、近年来,地铁的普及为我们的交通带来了许多的便利,不仅能够减少地面的交通压力,还能够降低人们的出行时间,但无论是在地铁的施工过程还是运营过程中,均需要来对地铁隧道的进行安全监控;
2、而针对隧道监控,现有技术中通常会采用到监测设备,例如申请号为202220814139x的技术专利,其通过光源发生结构光,根据形成的结构光曲线来确定隧道信息,并通过天线来将信息进行传输,而为保证天线的稳定性以及传输效率,天线大多包含硬质部分和软质部分,硬质部分用于机械支撑,软质部分用于传输信号;
3、但是,当拥有硬质部分和软质部分的天线在隧道中使用时,其硬质部分因碎石碰撞、人为剐蹭等原因,易导致天线硬质部分与监测设备机壳的连接处发生松动甚至折断,进而影响监测设备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隧道变形测量终端天线防撞结构,用以解决现有的天线在使用过程中硬质部分与监测设备机壳的连接处易发生松动甚至折断的问题。
2、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隧道变形测量终端天线防撞结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端设置有向四周延伸的底座延伸部,所述底座从监测设备顶面下沉至监测设备内部,所述底座延伸部下表面与监测设备顶面贴合且通过固定件与监测设备顶面相连接,所述底座内部开设有与上部空间连通的空腔,所述空腔内设置有天线硬质部,天线硬质部上方的天线软质部位于空腔外,使天线的硬质部被底座包围,所述
3、所述防尘套顶端设置有向四周延伸的防尘套延伸部,所述防尘套套设于天线硬质部外表面,所述防尘套底部嵌和于天线硬质部与底座之间的间隙中,减少天线硬质部与底座之间的活动空间,所述防尘套延伸部覆盖于底座延伸部的表面,将底座延伸部进行遮挡。
4、所述防尘套为弹性的硅橡胶,且内部开设有气腔防尘套延伸部的侧边缘向下弯曲,提高对底座延伸部的包裹性,向下弯曲部分底面开设有与气腔连通的进气孔,可采用现有类似篮球上的进气孔,通过外接气嘴向气腔充气,在气嘴拔出后,还不会漏气。
5、所述防尘套延伸部与底座延伸部的接触面内嵌设有微型磁铁,当固定件采用类似与铁质螺钉时,微型磁铁与铁质螺钉相互吸引,提高防尘套延伸部与底座延伸部之间的贴合性。
6、所述天线硬质部与底座之间的间隙为0.1至0.5毫米,方便在防尘套拆除后,有一定的空间用于天线的拆装。
7、所述安装孔内设置有向孔内延伸的凸台用于抵紧安装孔内的母接头,凸台可保证天线与母接头螺纹连接时,天线转动拆装时,母接头在凸台的限位下不会同步转动。
8、所述底座底面与监测设备上表面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位于固定件与底座之间,即密封圈位于固定件所围成的环形区域内侧,如此密封圈直径减小,可节约密封材料,另一方面避开了固定件的开口结构,可进一步增加密封性。
9、本技术通过以上技术方案,能够实现的有益效果为:
10、1、本技术通过设置下沉至监测设备内部的底座,进而能够使天线硬质部隐藏在监测设备壳体内,天线软质部暴露在外部,无论是隧道内的碎石或者是人为触碰到天线时,触碰到的均是天线软质部,天线的软质部能够发生形变以抵消碰撞,而天线硬质部不会受到影响,使天线的安装更加牢固。
11、2、本技术通过设置内部带有气腔的防尘套,进而能够对防尘套底部嵌和于天线硬质部与底座之间的间隙进行填充,防尘的同时对天线硬质部进行缓冲保护,同时也可对底座延伸部进行缓冲保护。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隧道变形测量终端天线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顶端设置有向四周延伸的底座延伸部(2),所述底座(1)从监测设备(3)顶面下沉至监测设备(3)内部,所述底座延伸部(2)下表面与监测设备(3)顶面贴合且通过固定件(8)与监测设备(3)顶面相连接,所述底座(1)内部开设有与上部空间连通的空腔,所述空腔内设置有天线硬质部(4),天线硬质部(4)上方的天线软质部(5)位于空腔外,所述底座(1)底部开设有安装孔(7),所述天线硬质部(4)与安装孔(7)内的母接头连接,所述天线硬质部(4)与底座(1)之间套设有防尘套(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变形测量终端天线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套(6)顶端设置有向四周延伸的防尘套延伸部(61),所述防尘套(6)套设于天线硬质部(4)外表面,所述防尘套(6)底部嵌和于天线硬质部(4)与底座(1)之间的间隙中,所述防尘套延伸部(61)覆盖于底座延伸部(2)的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隧道变形测量终端天线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套(6)为弹性的硅橡胶且内部开设有气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隧道变形测量终端天线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套延伸部(61)与底座延伸部(2)的接触面内嵌设有微型磁铁(6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变形测量终端天线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硬质部(4)与底座(1)之间的间隙为0.1至0.5毫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变形测量终端天线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7)内设置有向孔内延伸的凸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变形测量终端天线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底面与监测设备(3)上表面之间设置有密封圈(9),所述密封圈(9)位于固定件(8)与底座(1)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变形测量终端天线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顶端设置有向四周延伸的底座延伸部(2),所述底座(1)从监测设备(3)顶面下沉至监测设备(3)内部,所述底座延伸部(2)下表面与监测设备(3)顶面贴合且通过固定件(8)与监测设备(3)顶面相连接,所述底座(1)内部开设有与上部空间连通的空腔,所述空腔内设置有天线硬质部(4),天线硬质部(4)上方的天线软质部(5)位于空腔外,所述底座(1)底部开设有安装孔(7),所述天线硬质部(4)与安装孔(7)内的母接头连接,所述天线硬质部(4)与底座(1)之间套设有防尘套(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变形测量终端天线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套(6)顶端设置有向四周延伸的防尘套延伸部(61),所述防尘套(6)套设于天线硬质部(4)外表面,所述防尘套(6)底部嵌和于天线硬质部(4)与底座(1)之间的间隙中,所述防尘套延伸部(61)覆盖于底座延伸部(2)的表面。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连捷,吴国强,李海潮,王列伟,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派光智慧感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