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有机-无机复合土壤调理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1717083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9 12: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有机‑无机复合土壤调理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将贝类生物壳粉末与果壳粉末或秸秆粉末混合后进行热解,将热解产物置于碱性溶液中,进行羟基化反应,将羟基化反应产物加入有机溶剂中,调节pH,超声分散后加入硅烷偶联剂进行偶联反应,将偶联反应产物、丙烯酰胺、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加入水中进行混合,加入引发剂,搅拌进行接枝共聚反应。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由上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有机‑无机复合土壤调理剂及其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机‑无机复合土壤调理剂可以中和土壤酸度,改良土壤结构,同时有利于农业固碳,可有效缓解南方红壤的酸化、板结障碍,提升土壤碳汇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有机-无机复合土壤调理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1、土壤是人类生活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南方丘陵红壤区是我国重要的耕地资源,然而随着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土壤退化问题日益突出,普遍存在着‘酸、板、黏、瘦’等问题,严重威胁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施用土壤调理剂是修复退化土壤的有效手段,它能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和土壤养分状况,从而提高退化土壤的生产力。

2、土壤调理剂的研究始于19世纪末,研究较多用石灰、煤灰、污泥等单一材料,存在改良效果不全面,材料利用率低,经济效益差等缺点。目前改良南方酸性红壤最普遍的材料为石灰,该材料具有较强的碱性,主要成分为氧化钙或碳酸钙,将其施入到土壤耕层后,可中和土壤酸度,有效提升土壤ph;然而大量研究表明,施用石灰会出现土壤反酸的问题,且长期施用易造成土壤板结。现急需能够有效缓解南方红壤酸板障碍的多功能调理剂。

3、贝类生物壳由无机矿物和蛋白多糖等有机物质组成,主要成分为方解石型碳酸钙,且富含甘氨酸、天门冬氨酸、蛋氨酸等17种氨基酸,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有机-无机复合土壤调理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的贝类生物壳粉末与果壳粉末或秸秆粉末的质量比为1:1~3;所述的热解温度为400~500℃,热解时间为2~4小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的碱性溶液的浓度为8~12M;所述的贝类生物壳-生物炭混合原料与碱液的质量比为1:4~6;所述的羟基化反应的温度为70~85℃,时间为8~12小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所述的硅烷偶联剂包括KH-550硅烷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无机复合土壤调理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的贝类生物壳粉末与果壳粉末或秸秆粉末的质量比为1:1~3;所述的热解温度为400~500℃,热解时间为2~4小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的碱性溶液的浓度为8~12m;所述的贝类生物壳-生物炭混合原料与碱液的质量比为1:4~6;所述的羟基化反应的温度为70~85℃,时间为8~12小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所述的硅烷偶联剂包括kh-550硅烷偶联剂、kh-560硅烷偶联剂或kh-570硅烷偶联剂;所述的羟基化贝类生物壳-生物炭粉末与有机溶剂的质量比为1:4~6;所述的硅烷偶联剂与有机溶剂的体积比为1:15~25。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雨刘静静卢升高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