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保护总成以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715389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9 12:43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的行人保护总成以及车辆,包括:水箱框架;前防撞梁,所述前防撞梁连接于所述水箱框架的前端;第一行人保护横梁,所述第一行人保护横梁连接于所述水箱框架的前端,且所述第一行人保护横梁位于所述前防撞梁的上端后侧。通过设置第一行人保护横梁,并且将第一行人保护横梁设置在前防撞梁的上端后侧,这样可以在行人与车辆前端的前防撞梁和保险杠发生正面碰撞缓冲后,可以利用第一行人保护横梁对行人进行进一步地缓冲保护,从而避免行人发生大幅度的倾倒,导致翻滚或者猛烈碰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尤其是涉及一种行人保护总成以及车辆


技术介绍

1、相关技术中,车辆的前端结构通常设置有前防撞梁,前防撞梁主要用于在车辆前端发生正面碰撞时吸收冲击力,对车内的人员进行保护,但是,车辆的前端结构通常难以对行人进行保护。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车辆的行人保护总成,该行人保护总成可以在行人与车辆前端的前防撞梁和保险杠发生正面碰撞缓冲后,利用第一行人保护横梁对行人进行进一步地缓冲保护,从而避免行人发生大幅度的倾倒,导致翻滚或者猛烈碰撞。

2、本技术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车辆。

3、根据本技术的行人保护总成,包括:水箱框架;前防撞梁,所述前防撞梁连接于所述水箱框架的前端;第一行人保护横梁,所述第一行人保护横梁连接于所述水箱框架的前端,且所述第一行人保护横梁位于所述前防撞梁的上端后侧。

4、根据本技术的行人保护总成,通过设置第一行人保护横梁,并且将第一行人保护横梁设置在前防撞梁的上端后侧,这样可以在行人与车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的行人保护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行人保护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支架(40)和第二支架(50),所述第一支架(40)位于所述第二支架(50)远离车内的一侧,所述第一支架(40)连接于所述水箱框架(10)和所述第一行人保护横梁(30)之间,所述第二支架(50)连接于所述水箱框架(10)和所述第一行人保护横梁(30)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行人保护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40)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支架(40)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行人保护横梁(30)的左右两端,所述第二支架(50)为两个,两个所述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的行人保护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行人保护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支架(40)和第二支架(50),所述第一支架(40)位于所述第二支架(50)远离车内的一侧,所述第一支架(40)连接于所述水箱框架(10)和所述第一行人保护横梁(30)之间,所述第二支架(50)连接于所述水箱框架(10)和所述第一行人保护横梁(30)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行人保护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40)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支架(40)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行人保护横梁(30)的左右两端,所述第二支架(50)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支架(50)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行人保护横梁(30)的左右两端,两个所述第一支架(40)之间的距离为a,相邻的所述第一支架(40)和所述第二支架(50)之间的距离为b,a和b的取值范围为:850mm≤a≤1250mm,50mm≤b≤250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行人保护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40)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加强筋(41)和/或多个第一溃缩槽(42),多个所述第一加强筋(41)之间交叉设置,且从车辆的前端到车辆的后端方向上,所述第一加强筋(41)的数量逐渐增多,多个所述第一溃缩槽(4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文博张家睿武文波张欢董尚铎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