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驱动系统机电参数协同优化的抑振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71095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9 12: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驱动系统机电参数协同优化的抑振方法,属于电驱动系统振动优化领域,包括从电机辅助槽结构参数和齿轮微观修形类型中得到电驱动系统协同优化参数;根据电驱动系统协同优化参数,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得到若干组振动加速度和平均转矩随电驱动系统协同优化参数变化的样本点;利用两层隐藏层的BP神经网络,得到耦合系统振动预测模型;利用多目标遗传算法对耦合系统振动预测模型迭代寻优,得到电驱动系统协同优化参数的最优帕累托解集;基于最优帕累托解集对定子转子开辅助槽并对齿轮进行微观修形,完成电驱动系统机电参数协同优化抑振。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抑振方法无法准确揭示整个系统的振动特性,导致减振效果不佳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驱动系统振动优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驱动系统机电参数协同优化的抑振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电驱动系统向高转速、集成化、高功率密度等方向发展,nvh问题愈加突出,严重影响了电驱动系统的可靠性、服役寿命以及乘客的舒适性。在电驱动系统中,电机和减速器刚性连接,而电机产生的电磁激励和齿轮系统产生的机械激励都会影响系统的振动噪声,导致电驱动系统的振动激励繁杂。

2、因此,为了有效提升nvh性能,降低振动幅值,急需对电驱动系统振动进行抑制,目前大多研究均将电机或者减速器单独分析,分开优化,未考虑到电驱动系统中复杂的非线性机电耦合特征及机电参数的深度融合,无法准确揭示整个系统的振动特性,导致减振效果不佳。

3、在现有的电驱动系统振动优化技术中,大多数都是将电机和齿轮传动系统单独优化。根据电驱动系统振动频域图,可以发现在2nf(n为电机极对数,f为电流频率)、第一级齿轮副啮合频率fz1和第二级齿轮啮合频率fz2处出现幅值,分别对应着电机的特征频率和齿轮的啮合频率。对于电机端的优化,主要通过转子开槽、定子开槽、分段斜极和极狐系数等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驱动系统机电参数协同优化的抑振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驱动系统机电参数协同优化的抑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电机辅助槽结构参数包括定子槽宽、定子槽深、定子槽间距、转子槽宽、转子槽深和转子槽间距;所述齿轮微观修形类型包括齿廓鼓形量、压力角修形、齿顶修缘、螺旋角修形和齿向鼓形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电驱动系统机电参数协同优化的抑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具体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驱动系统机电参数协同优化的抑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具体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驱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驱动系统机电参数协同优化的抑振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驱动系统机电参数协同优化的抑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电机辅助槽结构参数包括定子槽宽、定子槽深、定子槽间距、转子槽宽、转子槽深和转子槽间距;所述齿轮微观修形类型包括齿廓鼓形量、压力角修形、齿顶修缘、螺旋角修形和齿向鼓形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电驱动系统机电参数协同优化的抑振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帅帅文一州张志刚石晓辉郭栋王欢祁文杰谢正邱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