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检测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光伏管桩抗拔承载力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1、在光伏管桩施工后,需要进行光伏管桩基础抗压承载力检测。现有技术的检测方法包括堆土法或混凝土预制块等堆载,但现有技术的检测方法仅适用于普通的施工区域,检测周期长,对于沙漠地区、山丘等地质较特殊的施工区域,现有技术的检测方法无法适用,目前也没有专用于沙漠特殊条件下的光伏管桩抗拔承载力检测装置。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光伏管桩抗拔承载力检测装置,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沙漠地区特殊料件下无法检测光伏管桩抗拔承载力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伏管桩抗拔承载力检测装置,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沙漠地区特殊料件下无法检测光伏管桩抗拔承载力的问题。
2、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3、一种光伏管桩抗拔承载力检测装置,包括固定底座、第一固定件、施力件、第二固定件和位移监测器;固定底座贴合在光伏管桩周围的沙漠地区的地面上,第一固定件固定安装在光伏管桩上,施力件连接在第一固定件与固定底座之间;第二固定件固定安装在光伏管桩上,且第二固定件位于第一固定件与固定底座之间,位移监测器连接在第二固定件与固定底座之间。
4、所述的固定底座为平面板状结构,固定底座上形成有大于光伏管桩管径的通孔,使光伏管桩通过通孔贯穿固定底座,且固定底座贴合在地面上。
5、所述的第一固定件为第一抱箍,第一抱箍匹配抱合在光伏管桩上并锁紧,施力件固定安装在固定底座上,施力件的顶伸端固定连接在第一抱箍的耳板上。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伏管桩抗拔承载力检测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固定底座(1)、第一固定件(2)、施力件(3)、第二固定件(4)和位移监测器(5);固定底座(1)贴合在光伏管桩(6)周围的沙漠地区的地面(7)上,第一固定件(2)固定安装在光伏管桩(6)上,施力件(3)连接在第一固定件(2)与固定底座(1)之间;第二固定件(4)固定安装在光伏管桩(6)上,且第二固定件(4)位于第一固定件(2)与固定底座(1)之间,位移监测器(5)连接在第二固定件(4)与固定底座(1)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管桩抗拔承载力检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固定底座(1)为平面板状结构,固定底座(1)上形成有大于光伏管桩(6)管径的通孔,使光伏管桩(6)通过通孔贯穿固定底座(1),且固定底座(1)贴合在地面(7)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管桩抗拔承载力检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固定件(2)为第一抱箍,第一抱箍匹配抱合在光伏管桩(6)上并锁紧,施力件(3)固定安装在固定底座(1)上,施力件(3)的顶伸端固定连接在第一抱箍的耳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光伏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管桩抗拔承载力检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二固定件(4)为第二抱箍,第二抱箍匹配抱合在光伏管桩(6)上并锁紧,位移监测器(5)固定安装在固定底座(1)上,位移监测器(5)的监测端连接在第二抱箍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光伏管桩抗拔承载力检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光伏管桩(6)上设有位移监测显示屏(8),位移监测显示屏(8)与位移监测器(5)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管桩抗拔承载力检测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固定底座(1)、第一固定件(2)、施力件(3)、第二固定件(4)和位移监测器(5);固定底座(1)贴合在光伏管桩(6)周围的沙漠地区的地面(7)上,第一固定件(2)固定安装在光伏管桩(6)上,施力件(3)连接在第一固定件(2)与固定底座(1)之间;第二固定件(4)固定安装在光伏管桩(6)上,且第二固定件(4)位于第一固定件(2)与固定底座(1)之间,位移监测器(5)连接在第二固定件(4)与固定底座(1)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管桩抗拔承载力检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固定底座(1)为平面板状结构,固定底座(1)上形成有大于光伏管桩(6)管径的通孔,使光伏管桩(6)通过通孔贯穿固定底座(1),且固定底座(1)贴合在地面(7)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管桩抗拔承载力检测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刚,牛辉,杨锋,鲁磊,陈华,潘钧俊,熊浩,郭志鑫,谢燕辉,于鹏硕,赵旭,李艳国,许苗,余佳颖,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八局总承包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