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灌溉,尤其涉及基于可见光发电的水肥气一体化灌溉系统。
技术介绍
1、随着农业节水理论的研究不断深入和相关技术水平的逐渐提高,农业节水技术正日益向信息化、精准化发展,以满足现代农业对灌溉系统的灵活、准确、快捷等要求。水肥气融合灌溉技术是供氧技术、施肥技术和灌溉技术相结合的一项新技术,按照作物生长各个阶段对养分的需求及气候条件等精准补充水肥气,不仅能够显著提高作物的水肥利用效率,还可为土壤提供充足的有效氧,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实现作物的增产提质。水肥气混合智能控制技术能够根据作物生长各个阶段对养分的需求和气候条件等。
2、对于广阔的隔壁滩地区,特别对于没有架设电线的地区,灌溉难度相对较大,一般采用柴油机进行灌溉,或者是使用光伏发电对灌溉系统提供电能,目前的光伏太阳能板一般使用刚性连接,在大风的环境下容易导致太阳能板出现折断或者损毁的情况,并且在风雨天气时,若太阳能板与蓄电池不断电的情况下,容易发生雷击等安全事故,不仅造成经济损失,还威胁生命财产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1
...【技术保护点】
1.基于可见光发电的水肥气一体化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太阳能板(1),太阳能板(1)电性连接线圈(41),线圈(41)通过插接的插头(40)与电源(54)连接,电源(54)对灌溉系统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可见光发电的水肥气一体化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板(1)下方连接有连接板(5),连接板(5)底部设有转轴(6),通过转轴(6)与固定盒(7)连接,所述固定盒(7)下方设有箱体(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可见光发电的水肥气一体化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气压系统包括第一风叶(9),第一风叶(9)连接有第一齿轮(11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可见光发电的水肥气一体化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太阳能板(1),太阳能板(1)电性连接线圈(41),线圈(41)通过插接的插头(40)与电源(54)连接,电源(54)对灌溉系统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可见光发电的水肥气一体化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板(1)下方连接有连接板(5),连接板(5)底部设有转轴(6),通过转轴(6)与固定盒(7)连接,所述固定盒(7)下方设有箱体(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可见光发电的水肥气一体化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气压系统包括第一风叶(9),第一风叶(9)连接有第一齿轮(11),第一齿轮(11)的另一侧偏心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杆(12),所述第一连杆(12)转动连接有第一移动杆(13),第一移动杆(13)的另一端延伸至箱体(8)内部,且第一移动杆(13)与箱体(8)间隙滑动连接;所述箱体(8)靠近顶部的一侧设有固定架(10),所述第一齿轮(11)与固定架(10)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风叶(9)对称设有第二风叶(14),第二风叶(14)连接有第二齿轮(15),第二齿轮(15)的另一侧偏心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杆(16),所述第二连杆(16)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移动杆(17),第二移动杆(17)的另一端延伸至箱体(8)内部,且第二移动杆(17)与箱体(8)间隙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可见光发电的水肥气一体化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盒(7)内转动设有传动齿轮(18),所述传动齿轮(18)设置在第一齿轮(11)和第二齿轮(15)的中间,且传动齿轮(18)与第一齿轮(11)和第二齿轮(15)均啮合连接,第一齿轮(11)和第二齿轮(15)通过传动齿轮(18)实现同步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可见光发电的水肥气一体化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8)内部靠近顶部的位置设有密封盒体(19),所述密封盒体(19)内部设有隔板(20),隔板(20)的一侧为压力腔(21),隔板(20)的另一侧为连通腔(22),所述第一移动杆(13)和第二移动杆(17)均延伸至压力腔(21)内,第一移动杆(13)连接有活塞一(23),第二移动杆(17)连接有活塞二(24);所述连通腔(22)设有进气管(28),进气管(28)与外界连通;所述隔板(20)上开设有进气孔(25),进气孔(25)对称的位置开设有排气孔(26),所述排气孔(26)连接有导气管(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浩,杨浩,陈家尧,孟旭,李鹏,潘江委,路运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