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mbr膜架装置生产,尤其是涉及一种mbr膜框架和帘式膜组件连接用产水接头。
技术介绍
1、mbr膜架装置中,帘式膜组件通过产水接头和mbr膜框架相连接,通过水泵负压抽吸,帘式膜过滤后产生的水通过产水接头流入mbr膜框架内,完成产水。
2、目前,已有的产水接头,其出水孔位于产水接头端头上,以产水接头中间的螺栓固定孔为中心,呈圆环均布。产水端头与mbr框架上方形过水管接触面设有o型橡胶胶圈,在螺栓紧固后,o型胶圈压紧型变,实现了产水接头与mbr框架之间的密封,实际使用时,通过固定孔将产水接头固定于mbr膜框,帘式膜组件产生的水流入接头内,然后经出水孔流入mbr膜框。
3、使用中发现,现有产水接头结构中,由于出水孔与插装孔孔底位于同一平面,且插装孔出为螺栓预紧应力集中处,以上出水孔的设置严重影响螺栓安装紧度,进而影响产水端头胶圈的密封性。同时由于该平面较小,出水孔数量收到限制,即不能在孔底过多开设出水孔,因此影响产水接头出水量。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mbr膜框架和帘式膜组件连接用产水接头,以提高其出水量。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3、一种mbr膜框架和帘式膜组件连接用产水接头,包括接头本体,所述接头本体包括同轴心并紧邻设置的安装部和产水部,所述安装部的直径大于产水部的直径,所述安装部背离产水部的端面开设有产水孔,所述产水孔为盲孔、孔底伸至产水部内,所述产水部位置处的产水孔孔壁开
4、进一步的,所述安装部紧邻产水部的端面开设有环形密封槽。
5、进一步的,所述出水孔紧邻产水孔的孔底设置。
6、进一步的,圆周方向所述出水孔均匀设有多个。
7、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孔为沉头孔。
8、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产水接头具有以下优势:
9、本技术结构简单,便于将mbr膜架和和帘式膜组件快速连接,在本产水接头中,出水孔设置在产水孔孔壁上,孔壁自身为弧形板结构,同时单纯受到水的作用力,因此可以提高产水孔开设数量,进而提高产水接头的出水量,由于出水孔未设置在产水孔孔底,保证出水孔孔底的安装强度,提高产水接头和mbr膜架之间连接稳定性和密封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MBR膜框架和帘式膜组件连接用产水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接头本体(3),所述接头本体(3)包括同轴心并紧邻设置的安装部(1)和产水部(2),所述安装部(1)的直径大于产水部(2)的直径,所述安装部(1)背离产水部(2)的端面开设有产水孔(12),所述产水孔(12)为盲孔、孔底伸至产水部(2)内,所述产水部(2)位置处的产水孔孔壁开设有出水孔(21),所述产水孔(12)孔底开设有固定孔(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MBR膜框架和帘式膜组件连接用产水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1)紧邻产水部(2)的端面开设有环形密封槽(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MBR膜框架和帘式膜组件连接用产水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孔(21)紧邻产水孔(12)的孔底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MBR膜框架和帘式膜组件连接用产水接头,其特征在于:圆周方向所述出水孔(21)均匀设有多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MBR膜框架和帘式膜组件连接用产水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孔(22)为沉头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mbr膜框架和帘式膜组件连接用产水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接头本体(3),所述接头本体(3)包括同轴心并紧邻设置的安装部(1)和产水部(2),所述安装部(1)的直径大于产水部(2)的直径,所述安装部(1)背离产水部(2)的端面开设有产水孔(12),所述产水孔(12)为盲孔、孔底伸至产水部(2)内,所述产水部(2)位置处的产水孔孔壁开设有出水孔(21),所述产水孔(12)孔底开设有固定孔(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mbr膜框架和帘式膜组件连接用产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思远,阎怀国,张黎麟,马树双,苏全,曹帅,
申请(专利权)人:联合环境技术天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