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主动消声器及其控制方法和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70475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9 12: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噪声控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主动消声器及其控制方法和系统。该控制方法通过实时采集和分析内燃机尾气噪声信号,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尾气噪声信号、并对所述尾气噪声信号进行功率谱分析以获取功率谱、再根据功率谱的变化方向及大小确定控制策略;基于控制策略控制电控调节机构调整扩张室的大小,进一步改变共振室的固有频率,通过实时调整共振室的固有频率,使其与内燃机的基频噪声频率相互匹配,以实现最佳的降噪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噪声控制,涉及一种主动消声器及其控制方法和系统


技术介绍

1、内燃机的基频噪声频率与转速成正比,即转速升高、基频噪声频率也随之升高。传统消声器的设计通常基于固定消声器腔体的固有频率,当内燃机转速变化时,其基频噪声频率也会随之变化,这就导致传统的消声器在某些转速下无法达到理想的降噪效果。为此需要设计一种能够实时调整自身固有频率以匹配内燃机基频噪声频率的消声器。

2、现有技术主要采用被动式调节技术实现对消声器固有频率的调整。其技术路线是,内燃机转速升高造成排气压力升高,内部调节盘在气体压力作用下压缩调节弹簧后移,扩张室上共振小孔与共振室相通的孔的数量增加,共振室的固有频率增加,接近噪声的基频频率,降噪效果提高。该技术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消声器固有频率的调节,但仍存在以下缺点:

3、1.调节响应速度慢。被动式调节技术依赖于内燃机排气压力的变化来驱动内部调节盘移动。由于这种机械式的调节方式需要克服调节弹簧的阻力,并且受到气体流动和机械部件惯性等因素的影响,调节响应速度相对较慢。当内燃机转速快速变化时,被动式调节技术可能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主动消声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共振腔室(1),所述共振腔室(1)内沿其轴线方向分布有进气管(2)和用以调节共振腔室(1)固有频率的共振调节机构,与所述共振腔室(1)的轴线方向相垂直的方向还设置有一出气管(10);所述进气管(2)穿过共振腔室(1)的一端,所述出气管(10)穿过共振腔室(1)的上部,且所述进气管(2)、出气管(10)均与共振腔室(1)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共振调节机构包括嵌套在共振腔室(1)内部的扩张室(3),所述扩张室(3)的外壁均匀设置有多个共振通气孔(4);所述扩张室(3)内垂直设置有调节盘(5),所述调节盘(...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主动消声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共振腔室(1),所述共振腔室(1)内沿其轴线方向分布有进气管(2)和用以调节共振腔室(1)固有频率的共振调节机构,与所述共振腔室(1)的轴线方向相垂直的方向还设置有一出气管(10);所述进气管(2)穿过共振腔室(1)的一端,所述出气管(10)穿过共振腔室(1)的上部,且所述进气管(2)、出气管(10)均与共振腔室(1)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共振调节机构包括嵌套在共振腔室(1)内部的扩张室(3),所述扩张室(3)的外壁均匀设置有多个共振通气孔(4);所述扩张室(3)内垂直设置有调节盘(5),所述调节盘(5)连接有驱动机构,并在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下沿扩张室(3)的轴线方向移动,实现对所述共振腔室(1)固有频率的调节。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主动消声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云王怀杰冯文明徐凤辉万航雁曹世宏李亚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三二一八一部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