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自行车零配件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发光源的鞍座。
技术介绍
1、目前骑自行车是一种绿色环保的出行方式,并且自行车出行轻便、方便停放,因此自行车是大多数人在日常出行中的首选出行工具。自行车是人类社会最成功的一种人力机械之一,它是由许多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随着社会的发展,对自行车类产品的研发及技术专业性要求越来越高。
2、现有的自行车鞍座是安装在自行车的车座管上,用来提供坐姿支撑的重要部件。
3、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晚上人们骑行自行车出行时,因自行车上没有照明的灯具,在昏暗的环境中自行车无法及时警示周围车辆,导致自行车在夜间骑行时危险系数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为了降低自行车夜间骑行时的危险系数,提供了一种具有发光源的鞍座。
2、本申请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3、一种具有发光源的鞍座,包括底板、表皮层、发泡层和发光源,发泡层设置在底板上,表皮层套设在发泡层和底板的外侧,发泡层设置有若干个容纳槽,发光源设置在容纳槽内,发光源用于穿过表皮层向外发光。
4、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夜间骑车的时候,将鞍座放置在车架上,发泡层内的发光源将光线穿过表皮层,使得鞍座发光发亮,发光发亮的鞍座警示周围行驶的车辆,提高夜间骑车安全警示,降低事故的发生几率,达到了降低自行车夜间骑行时危险系数的目的。
5、进一步地,所述表皮层与发光源对应位置设置为透光材料。
6、通过采用上
7、进一步地,所述表皮层包括顶面和侧面,顶面与发泡层的顶面固定,侧面与顶面固定连接,侧面环发泡层的周侧设置。
8、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将表皮层设置为顶面和侧面,然后将顶面和侧面固定,使得表皮层可以分为两部分制作然后再固定在一起。
9、进一步地,所述容纳槽内设置有反射杯,反射杯用于对发光源产生的光线进行聚拢后射向表皮层。
10、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反射杯对光线进行聚拢,使发光源产生的光线进行定向发射,提升发光源的光线利用率。
11、进一步地,所述发泡层内开设有散热通道,底板开设有散热孔,散热孔与散热通道连通。
12、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散热通道,将发光源产生的热量、与发光源连接的电线产生的热量和骑行时人的体温及摩擦产生的热量输送出发泡层,由于散热通道与散热孔连通,散热通道将热量输送至散热孔,通过散热孔输送至周围环境内。
13、进一步地,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有握把,握把包括握持杆和连接杆,握持杆与底板平行设置,握持杆的两端均设置连接杆,连接杆与握持杆固定连接,连接杆远离握持杆的一端与底板固定连接。
14、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需要移动自行车时,手握在握持杆上,然后拽动握持杆通过连接杆带动鞍座,提升自行车搬动时的便捷性。
15、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包括第一杆和第二杆,第一杆与底板固定连接,第二杆与握持杆固定连接,第一杆远离底板的一端开设有滑槽,第二杆远离握持杆的一端位于滑槽内,第二杆与滑槽滑动连接。
16、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将连接杆设置为第一杆和第二杆,并且使第一杆和第二杆相对滑动,使得握把在不使用时可以收纳至靠近底板处,提升握把使用时的灵活性。
1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杆与滑槽之间设置有限位块,限位块与第二杆固定连接,滑槽的侧壁开设有限位槽,限位块位于限位槽内,限位块与限位槽滑动连接。
18、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当第二杆在滑槽内滑动时,第二杆带动限位块在限位槽内滑动,利用限位槽对限位块的限位作用,避免第二杆从滑槽内分离。
19、进一步地,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有鞍座管,鞍座管与自行车上的车座管插接配合。
20、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鞍座管,提升鞍座与自行车连接时的便捷性。
21、进一步地,鞍座还包括发光源控制系统,发光源控制系统包括蓄电池、控制器和光敏传感器,蓄电池安装在鞍座管内,蓄电池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分别与光敏传感器和发光源连接。
22、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蓄电池用于对发光源进行供电,当光敏传感器监测到外界的光线变暗,光敏传感器将信号传递个控制器,控制器控制发光源启闭;通过设置控制系统,使得发光源只有在外界光线不足的情况下开启,避免阳光充足时开启发光源导致能源的浪费。
23、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24、1.通过设置了发光源在鞍座内,在夜间骑车的时候,将鞍座放置在车架上,发泡层内的发光源将光线穿过表皮层,使得鞍座发光发亮,发光发亮的鞍座警示周围行驶的车辆,提高夜间骑车安全警示,降低事故的发生几率,达到了降低自行车夜间骑行时危险系数的目的,同时本申请还可以使鞍座发光时显示出不同的花型、图案或标志;
25、2.通过设置了握把,需要移动自行车时,手握在握持杆上,然后拽动握持杆通过连接杆带动鞍座,提升自行车搬动时的便捷性;
26、3.通过设置了控制系统,蓄电池用于对发光源进行供电,当光敏传感器监测到外界的光线变暗,光敏传感器将信号传递个控制器,控制器控制发光源启闭;通过设置控制系统,使得发光源只有在外界光线不足的情况下开启,避免阳光充足时开启发光源导致能源的浪费。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发光源的鞍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表皮层(2)、发泡层(3)和发光源(4),发泡层(3)设置在底板(1)上,表皮层(2)套设在发泡层(3)和底板(1)的外侧,发泡层(3)设置有若干个容纳槽(31),发光源(4)设置在容纳槽(31)内,发光源(4)用于穿过表皮层(2)向外发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发光源的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表皮层(2)与发光源(4)对应位置设置为透光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发光源的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表皮层(2)包括顶面(21)和侧面(22),顶面(21)与发泡层(3)的顶面(21)固定,侧面(22)与顶面(21)固定连接,侧面(22)环发泡层(3)的周侧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发光源的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层(3)内开设有散热通道(32),底板(1)开设有散热孔(11),散热孔(11)与散热通道(32)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发光源的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固定连接有握把(6),握把(6)包括握持杆(61)和连接杆(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具有发光源的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62)包括第一杆(621)和第二杆(622),第一杆(621)与底板(1)固定连接,第二杆(622)与握持杆(61)固定连接,第一杆(621)远离底板(1)的一端开设有滑槽(6211),第二杆(622)远离握持杆(61)的一端位于滑槽(6211)内,第二杆(622)与滑槽(6211)滑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具有发光源的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杆(622)与滑槽(6211)之间设置有限位块(7),限位块(7)与第二杆(622)固定连接,滑槽(6211)的侧壁开设有限位槽(6212),限位块(7)位于限位槽(6212)内,限位块(7)与限位槽(6212)滑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发光源的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固定连接有鞍座管(8),鞍座管(8)与自行车上的车座管插接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具有发光源的鞍座,其特征在于:鞍座还包括发光源(4)控制系统,发光源(4)控制系统包括蓄电池、控制器和光敏传感器,蓄电池安装在鞍座管(8)内,蓄电池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分别与光敏传感器和发光源(4)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发光源的鞍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表皮层(2)、发泡层(3)和发光源(4),发泡层(3)设置在底板(1)上,表皮层(2)套设在发泡层(3)和底板(1)的外侧,发泡层(3)设置有若干个容纳槽(31),发光源(4)设置在容纳槽(31)内,发光源(4)用于穿过表皮层(2)向外发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发光源的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表皮层(2)与发光源(4)对应位置设置为透光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发光源的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表皮层(2)包括顶面(21)和侧面(22),顶面(21)与发泡层(3)的顶面(21)固定,侧面(22)与顶面(21)固定连接,侧面(22)环发泡层(3)的周侧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发光源的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层(3)内开设有散热通道(32),底板(1)开设有散热孔(11),散热孔(11)与散热通道(32)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发光源的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固定连接有握把(6),握把(6)包括握持杆(61)和连接杆(62),握持杆(61)与底板(1)平行设置,握持杆(61)的两端均设置连接杆(62),连接杆(62)与握持杆(61)固定连接,连接杆(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征远,刘二勇,任生辉,董雪龙,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嘉思特车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