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预制管桩施工,具体涉及一种预制管桩注浆装置。
技术介绍
1、phc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具有强度高,施工方便快捷,单桩承载力高等特点,是高层建筑物中常见的一种桩基础,对场地土层在桩长范围内为黄土粉状土、粉土、含砾粉土、粉土和粉质黏土地基承载力有显著提高,在人口居住密集地方,采用静力压入法降低噪声,减少噪声污染,但对于持力层处于卵石层的地区,管桩有效桩长较深或地下处于有孤石,过大的压力(加持力)容易造成管桩倾斜甚至断桩,沉桩挤土造成水平位移而断裂,这些因素都制约着管桩的使用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预制管桩注浆装置;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问题。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一种预制管桩注浆装置,包括上下对应设置的上加固板与下加固板、注浆侧管、注浆软管,上加固板与下加固板通过周圈的固定螺栓相固定连接,上加固板固定设置于预制管桩的下端端部,在上加固板与下加固板之间设置有头尾对接的注浆软管;注浆侧管为u形结构,包括一个水平段以及两个竖直段,水平段位于上加固板与下加固板之间,竖直段位于上加固板的外侧,在上加固板上端分别固定设置有竖直的第一注浆管与第二注浆管,第一注浆管与第二注浆管位于预制管桩的内部,第一注浆管与注浆侧管的水平段相连通,第二注浆管与注浆软管相连通。
4、进一步的,所述上加固板与下加固板为上下设置的水平圆盘状结构,二者的轴线相合。
5、进一步的,在上加固板与下
6、进一步的,固定螺栓的上端不超过上加固板的上端面。
7、进一步的,预制管桩为中空的管状结构,上加固板的外径与预制管桩的外径相等。
8、进一步的,注浆侧管的水平段与下加固板的上端面相接触,并且沿着下加固板的径向所设置;两个竖直段向着预制管桩的方向竖直向上延伸设置,并且位于预制管桩整体高度的2/3处,竖直段的上端开口处封闭,在竖直段的侧壁上设置有注浆眼,竖直段在注浆眼位置的外侧缠绕有胶带。
9、进一步的,在注浆侧管的水平段中部设置有一个第一三通管,第一三通管中水平的第一、第二个管口分别与两侧的水平段相连接,第三个管口竖直向上朝向上加固板处;注浆软管的头尾两端通过第二三通管相连接,其中第二三通管中水平的第一、第二个管口分别与注浆软管的头尾两端开口相对接,第二三通管的第三个管口竖直向上朝向上加固板处。
10、进一步的,在上加固板上设置有两个过孔,每个过孔处焊接有一个上下开口的管箍,其中一个管箍的上端开口与第一注浆管下端相连接,下端开口与第一三通管的第三个管口相连接;另一个管箍的上端开口与第二注浆管的下端相连接,下端开口与第二三通管的第三个管口相连接。
11、进一步的,在注浆软管的内部填充有粒径在15mm到30mm之间的石子,将注浆软管充满,大部分的注浆软管与下加固板上端面相接触,注浆软管与注浆侧管的水平段交界位置搭接于注浆侧管的水平段上端。
12、更进一步的,第一注浆管与第二注浆管的上端超出于施工地面以上的距离不小于0.5m,在第一注浆管与第二注浆管的上端开口处设置有堵头。
13、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所产生的有益效果为:
14、1、采用后注浆技术可以大幅减小压桩深度同时满足地基承载力,克服了软弱土层与管桩桩身亲和力差的难题,通过桩侧注浆使得端承桩桩侧摩阻力增加地基承载力。
15、2、能大幅提高单桩承载力,有利于持力层的灵活选择,可以缩短有效桩长,加快施工进度。
16、3、注浆装置安装简便,可以有效降低成本。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制管桩注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对应设置的上加固板(1)与下加固板(2)、注浆侧管(4)、注浆软管(5),上加固板(1)与下加固板(2)通过周圈的固定螺栓(3)相固定连接,上加固板(1)固定设置于预制管桩(8)的下端端部,在上加固板(1)与下加固板(2)之间设置有头尾对接的注浆软管(5);注浆侧管(4)为U形结构,包括一个水平段以及两个竖直段,水平段位于上加固板(1)与下加固板(2)之间,竖直段位于上加固板(1)的外侧,在上加固板(1)上端分别固定设置有竖直的第一注浆管(6)与第二注浆管(7),第一注浆管(6)与第二注浆管(7)位于预制管桩(8)的内部,第一注浆管(6)与注浆侧管(4)的水平段相连通,第二注浆管(7)与注浆软管(5)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管桩注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加固板(1)与下加固板(2)为上下设置的水平圆盘状结构,二者的轴线相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管桩注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加固板(1)与下加固板(2)的外边缘分别设置有一圈螺纹孔,上加固板(1)与下加固板(2)上的螺纹孔数量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预制管桩注浆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螺栓(3)的上端不超过上加固板(1)的上端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管桩注浆装置,其特征在于:预制管桩(8)为中空的管状结构,上加固板(1)的外径与预制管桩(8)的外径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管桩注浆装置,其特征在于:注浆侧管(4)的水平段与下加固板(2)的上端面相接触,并且沿着下加固板(2)的径向所设置;两个竖直段向着预制管桩(8)的方向竖直向上延伸设置,并且位于预制管桩(8)整体高度的2/3处,竖直段的上端开口处封闭,在竖直段的侧壁上设置有注浆眼(12),竖直段在注浆眼(12)位置的外侧缠绕有胶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管桩注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注浆侧管(4)的水平段中部设置有一个第一三通管(9),第一三通管(9)中水平的第一、第二个管口分别与两侧的水平段相连接,第三个管口竖直向上朝向上加固板(1)处;注浆软管(5)的头尾两端通过第二三通管(10)相连接,其中第二三通管(10)中水平的第一、第二个管口分别与注浆软管(5)的头尾两端开口相对接,第二三通管(10)的第三个管口竖直向上朝向上加固板(1)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预制管桩注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加固板(1)上设置有两个过孔,每个过孔处焊接有一个上下开口的管箍(11),其中一个管箍(11)的上端开口与第一注浆管(6)下端相连接,下端开口与第一三通管(9)的第三个管口相连接;另一个管箍(11)的上端开口与第二注浆管(7)的下端相连接,下端开口与第二三通管(10)的第三个管口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管桩注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注浆软管(5)的内部填充有粒径在15mm到30mm之间的石子,将注浆软管(5)充满,大部分的注浆软管(5)与下加固板(2)上端面相接触,注浆软管(5)与注浆侧管(4)的水平段交界位置搭接于注浆侧管(4)的水平段上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管桩注浆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注浆管(6)与第二注浆管(7)的上端超出于施工地面以上的距离不小于0.5m,在第一注浆管(6)与第二注浆管(7)的上端开口处设置有堵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管桩注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对应设置的上加固板(1)与下加固板(2)、注浆侧管(4)、注浆软管(5),上加固板(1)与下加固板(2)通过周圈的固定螺栓(3)相固定连接,上加固板(1)固定设置于预制管桩(8)的下端端部,在上加固板(1)与下加固板(2)之间设置有头尾对接的注浆软管(5);注浆侧管(4)为u形结构,包括一个水平段以及两个竖直段,水平段位于上加固板(1)与下加固板(2)之间,竖直段位于上加固板(1)的外侧,在上加固板(1)上端分别固定设置有竖直的第一注浆管(6)与第二注浆管(7),第一注浆管(6)与第二注浆管(7)位于预制管桩(8)的内部,第一注浆管(6)与注浆侧管(4)的水平段相连通,第二注浆管(7)与注浆软管(5)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管桩注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加固板(1)与下加固板(2)为上下设置的水平圆盘状结构,二者的轴线相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管桩注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加固板(1)与下加固板(2)的外边缘分别设置有一圈螺纹孔,上加固板(1)与下加固板(2)上的螺纹孔数量相等、一一对应;在下加固板(2)的每个螺纹孔内分别向上螺接有一个固定螺栓(3),固定螺栓(3)的上端穿过下加固板(2)后并与上加固板(1)的螺纹孔相螺接,从而将下加固板(2)与上加固板(1)固定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预制管桩注浆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螺栓(3)的上端不超过上加固板(1)的上端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管桩注浆装置,其特征在于:预制管桩(8)为中空的管状结构,上加固板(1)的外径与预制管桩(8)的外径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管桩注浆装置,其特征在于:注浆侧管(4)的水平段与下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姬敏丽,王兴亮,延海,程李姣,秦俊涛,李育,王春芳,李飞,王金欣,史轶柱,李向富,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省宏图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