锥体式造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68328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锥体式造粒装置,该造粒装置适用于安装在料浆混合装置的出口。该造粒装置包括:马达、支架、传动机构、转轴、进料管及喷头,马达安装在支架上,传动机构分别连接马达与转轴,转轴枢接于支架并与喷头固定连接,进料管的出料口与喷头连通,其入料口与料浆混合装置的出口连通,其中,喷头呈顶端封闭的锥体结构,喷头上设有若干与转轴连接的连接杆,喷头位于进料管的出料口正下方,且其顶端正对进料管的出料口,喷头顶端的半径小于其底端的半径,且喷头底端的半径大于进料管的半径,喷头的底端边沿设置有若干突起。该造粒装置不仅延长了造粒装置的使用寿命,而且提高了产出效率也提高了产能,同时使生产的复合肥颗粒大小均匀。(*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Cone granulato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one type granulating device, which is suitable for being installed at the outlet of a slurry mixing device. The granulation device comprises a motor, fram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a rotating shaft, a feeding tube and the nozzle, the motor is installed on the bracket, th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is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motor shaft, the shaft is pivoted on the bracket and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nozzle outlet and the nozzle communicated with the feed pipe, the feeding port and material mixing device pulp outlet, wherein, the nozzle is closed at the top of the pyramid structure,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nozzle is connected with the connecting rod, a nozzle at a discharge port of the feed pipe is lower, and the top is a discharge port of the feed pipe, at the top of the nozzle radius is less than the bottom end of the nozzle and the bottom radius. The end of the feed tube radius is larger than the radius of the bottom end of the nozzle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protrusions. The granulation device not only prolongs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granulating device, but also improves the output efficiency and the production capacity, and simultaneously makes the compound fertilizer particle size eve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复合肥的造粒装置,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锥体式造粒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农业生产不断壮大,肥料在农业生产中使用范围变得越来越 广泛,以适应于农业生产的各领域的需要。目前,应用于农业生产的肥料主要有单质化肥和 含有氮、磷、钾及其它营养元素的多元复合肥料,其中,多元复合肥料的生产造粒方法主要 有团粒法、料浆法、挤压法、掺混法及高塔喷淋法。 目前,多元复合肥料的造粒机的生产工艺是将含氮元素的物料熔融至工艺温度, 与含磷元素的粉体物料及含钾元素的粉体物料在热状态下进行搅拌混合成具有一定温度 的可流动的呈液态的复合料浆,再通过专用的造粒喷头将混合好的呈液态的复合肥料浆以 液滴的形式喷射到冷却媒介中,液滴在与冷煤接触冷却的过程中自动收縮成圆球形的固体 颗粒,从而完成多元复合肥料生产过程。在上述多元复合肥的生产过程中,为了保证多元复 合肥料的造粒机具有生产过程简单,可直观操作,造料控制容易;同时,还要保证造粒机具 有成颗粒率高,颗粒粒度均匀;则相应地要求安装在造粒机上的造粒装置必须能满足造粒 机的相关工作要求。 在现有技术中,造粒装置包括料浆混合装置及喷头装置,料浆混合装置具有出浆口,喷头装置包括喷头、马达、机架、传动轴、喷头传动机构及进料管,马达安装在机架上,传动轴枢接于机架上,喷头传动机构一端与马达连接,另一端与传动轴连接,传动轴另一端与喷头固定连接,喷头呈中空的锥形,且喷头上设置有内外贯穿的喷孔,其中,进料管一端与料浆混合装置的出浆口相连接,另一端伸入喷头内。由于料浆混合装置的复合肥料浆经过进料管直接进入至呈中空的喷头内,因此,直接滴落到所述喷头内的复合肥料浆将对所述喷头产生强大的冲击力,容易损坏喷头从而降低了喷头的使用寿命;而且由于复合肥浆料具有极高的粘性,因此当复合肥料浆从喷头的喷孔喷出时将会粘附于喷孔上,一方面使喷孔半径减小从而影响造粒装置制造肥料颗粒的均匀性及成颗粒率的高低,另一方面时间久了还将使部分喷孔被完全堵塞导致单位时间内的成颗粒量减少,因此造成产能低。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造粒更均匀、成颗粒率更高、使用时间长,且又能提高产能的造粒装置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锥体式造粒装置,该造粒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可使喷头保持平稳可靠的转速,使产出的肥料颗粒大小均匀,同时可避免喷头在进料过程中受到太大冲击而损坏,从而延长了所述造粒装置的使用寿命;而且不会存在堵塞的问题,使造粒过程持续不间断地进行,从而提高了产出效率同时又能提高了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锥体式造粒装置,所述造粒装置适用于安装在料浆混合装置的出口。所述造粒装置包括马达、支架、传动机构、转轴、进料管及喷头,所述马达安装在所述支架上,所述传动机构一端与所述马达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转轴连接, 所述转轴一端与所述支架枢接,另一端与所述喷头固定连接,所述进料管的出料口与所述 喷头连通,所述进料管的入料口与所述料浆混合装置的出料浆口连通,其中,所述喷头呈顶 端封闭的锥体结构,所述喷头上设置有若干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的连接杆,所述喷头位于 所述进料管的出料浆口正下方,且所述喷头的顶端正对所述进料管的出料口 ,所述喷头的 顶端的半径小于所述喷头底端的半径,且所述喷头底端的半径大于所述进料管的半径,所 述喷头的底端边沿设置有若干突起。 较佳地,所述喷头的外表面形成与所述突起相对应的若干凹槽,并且所述凹槽从 所述喷头的顶端延伸至底端并与所述突起相连接。这样,滴落于所述喷头外表面的料浆将 在所述凹槽内移动,不会在所述喷头转动过程中甩落出去,从而移动到所述突起才滴落。 较佳地,所述喷头的所述凹槽与所述突起具有相同的宽度。 较佳地,所述喷头为中空的锥体结构。这种结构大大减少了生产所述喷头所需的 材料,节省了材料也降低了生产成本。 较佳地,所述转轴与所述喷头位于同一中心线上并且所述转轴具有呈中空结构的 收容通道,所述收容通道内收容有所述进料管。 较佳地,所述进料管与所述喷头位于同一中心线上。这样,使所述进料管内的料浆 能均匀地滴落到所述喷头上,并且使所述转轴与所述喷头位于同一中心线上从而保证所述 喷头与所述转轴绕同一中心线旋转,不会发生偏离的情况。 较佳地,所述传动机构为齿轮组件,所述齿轮组件包括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所述 主动齿轮与所述马达连接,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连接,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相啮 合。通过上述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及马达,使得整个传动机构结构简凑,传动平稳及可靠,从 而保证喷头转动更稳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锥体式造粒装置的所述喷头为顶端封闭的锥体结 构,则料浆均从所述进料管直接滴落在所述喷头的外表面上而不需要通过喷孔从所述喷头 内部喷出,因此料浆可连续不断地滴落在所述喷头上而不会发生堵塞现象,使造粒过程持 续不间断地进行,从而提高了产出效率同时又能提高了产能;在所述喷头的底端边沿设置 有若干突起,滴落在所述喷头的外表面上的料浆随所述喷头转动,然后沿所述喷头的切线 方向从所述突起的末端滴落形成规格大小相同的料浆滴,料浆滴与冷煤接触而凝固形成大 小均匀的颗粒。 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技术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 技术的实施例。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锥体式造粒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锥体式造粒装置的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锥体式造粒装置的喷头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如上所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锥体式造粒装置,该造粒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可 使得喷头保持平稳可靠的转速,使颗粒大小均匀;还可避免喷头在进料过程中受到太大冲 击而损坏,从而延长了所述造粒装置的使用寿命;而且不会存在堵塞的问题,使造粒过程持 续不间断地进行,从而提高了产出效率同时又能提高了产能。 首先请参考图1,图1为本技术锥体式造粒装置的一个实施的结构示意图。该 造粒装置适于安装在料浆混合装置的出料浆口处(图未示),如图所示,所述造粒装置包括 马达100、支架200、传动机构300、转轴400、进料管600及喷头500。所述马达100固定安装 在所述支架200上为整个所述造粒装置提供动力;所述传动机构300安装于所述支架200 内并分别与所述马达100和转轴400连接;所述转轴400安装在所述支架200内并分别与 所述传动机构300和喷头500连接;所述进料管600的入料口与所述料浆混合装置的出料 浆口连接且出料口与所述喷头500的顶端正对;所述喷头500固定连接于所述转轴400的 下端。具体地 所述支架200为一空腔结构,包括第一空腔210和第二空腔220,所述第一空腔210与第二空腔220相互贯通,所述第一空腔210上方设有一上盖体211,所述第一空腔210下方设有下盖体213,所述上盖体211和下盖体213固定连接而形成所述第一空腔210。所述上盖体211设有第一开口 212,所述下盖体213设有第二开口 (图未示)。 所述马达100通过马达固定座120及螺纹安装在所述支架200的上盖体211上,所述马达100的输出轴110通过联轴器130与所述传动机构300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锥体式造粒装置,适于安装在料浆混合装置的出料浆口处,所述造粒装置包括:马达、支架、传动机构、转轴、进料管及喷头,所述马达安装在所述支架上,所述传动机构一端与所述马达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转轴连接,所述转轴一端与所述支架枢接,另一端与所述喷头固定连接,所述进料管的出料口与所述喷头连通,所述进料管的入料口与所述料浆混合装置的出料浆口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呈顶端封闭的锥体结构,所述喷头上设置有若干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的连接杆,所述喷头位于所述进料管的出料浆口正下方,且所述喷头的顶端正对所述进料管的出料口,所述喷头的顶端的半径小于所述喷头底端的半径,且所述喷头底端的半径大于所述进料管的半径,所述喷头的底端边沿设置有若干突起。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锥体式造粒装置,适于安装在料浆混合装置的出料浆口处,所述造粒装置包括马达、支架、传动机构、转轴、进料管及喷头,所述马达安装在所述支架上,所述传动机构一端与所述马达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转轴连接,所述转轴一端与所述支架枢接,另一端与所述喷头固定连接,所述进料管的出料口与所述喷头连通,所述进料管的入料口与所述料浆混合装置的出料浆口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呈顶端封闭的锥体结构,所述喷头上设置有若干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的连接杆,所述喷头位于所述进料管的出料浆口正下方,且所述喷头的顶端正对所述进料管的出料口,所述喷头的顶端的半径小于所述喷头底端的半径,且所述喷头底端的半径大于所述进料管的半径,所述喷头的底端边沿设置有若干突起。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锥体式造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的外表面形成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松鸿危敬权叶卫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福利龙复合肥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