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活性聚合物微球及其基于活性阴离子聚合诱导自组装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67857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4 15: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活性聚合物微球及其基于活性阴离子聚合诱导自组装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活性聚合物微球具有核壳结构,壳层包含聚合物A,所述核包含具有交联结构的聚合物B,所述聚合物A的分子链通过共价键与所述聚合物B的分子链连接,并且聚合物B的分子链末端中的至少一部分带有阴离子活性中心;其中,所述聚合物A由单体A经阴离子聚合形成,所述聚合物B由单体B和交联剂C经阴离子聚合形成。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使聚合物A和聚合物B为特定种类,从而提供能够基于活性阴离子聚合诱导自组装制备的活性聚合物微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高分子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活性聚合物微球及其基于活性阴离子聚合诱导自组装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活性阴离子聚合诱导自组装技术(living anionic polymerization-inducedself-assembly,lapisa)利用嵌段共聚物两段在溶剂中的溶解性差异,随聚合过程的发展,不溶嵌段的逐渐增加而实现聚合物链的自发组装形成胶束小球、蠕虫、囊泡等结构,在制备纳米颗粒方面具有较大优势。通过调控两嵌段堆积因子,可对其组装结构进行调控。

2、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活性聚合物微球及其制备方法,首先通过单体a的阴离子聚合形成可溶于溶剂的聚合物a的链段,然后在聚合物a的链段上进一步形成在该溶剂中不溶的具有交联结构的聚合物b,随着聚合物b的生成,聚合物自组装成为聚合物a位于外层、聚合物b位于内部的所述具有核壳结构的活性聚合物微球。

3、引用文献:

4、专利文献1:cn 114716616 a。


技术实现思路

1、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活性聚合物微球,其特征在于,壳层包含聚合物A,所述核包含具有交联结构的聚合物B,所述聚合物A的分子链通过共价键与所述聚合物B的分子链连接,并且聚合物B的分子链末端中的至少一部分带有阴离子活性中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聚合物微球,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聚合物微球,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中任一项所述的活性聚合物微球,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单体A包括苯环上任选被C1~3烷基取代的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C1~18烷基酯时,所述聚合物A为二嵌段共聚物,所述二嵌段共聚物中的一个嵌段由苯环上任选被C1~3烷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活性聚合物微球,其特征在于,壳层包含聚合物a,所述核包含具有交联结构的聚合物b,所述聚合物a的分子链通过共价键与所述聚合物b的分子链连接,并且聚合物b的分子链末端中的至少一部分带有阴离子活性中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聚合物微球,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聚合物微球,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中任一项所述的活性聚合物微球,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单体a包括苯环上任选被c1~3烷基取代的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c1~18烷基酯时,所述聚合物a为二嵌段共聚物,所述二嵌段共聚物中的一个嵌段由苯环上任选被c1~3烷基取代的苯乙烯经聚合形成,另一个嵌段由(甲基)丙烯酸c1~18烷基酯经聚合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中任一项所述的活性聚合物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体a为(甲基)丙烯酸c1~18烷基酯,所述单体b为(甲基)丙烯酸c1~6烷基酯,所述交联剂c为二(甲基)丙烯酸二元醇酯。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活性聚合物微球,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活性聚合物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聚合物微球的粒径为5~100nm,优选为10~80nm,更优选为15~70nm;基于所述活性聚合物微球的质量计,聚合物a的含量为0.1~90wt%,优选为20~60wt%,聚合物b的含量为10~99.9wt%,优选为40~80wt%。

8.一种活性纳米乳胶,其特征在于,包含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活性聚合物微球和溶剂,其中所述聚合物a可溶于所述溶剂,并且形成所述聚合物b的单体b和交联剂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振忠屈开儒叶一兰孙大吟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