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机械,具体涉及一种四轮转向机构及轮距可调底盘。
技术介绍
1、这里的陈述仅提供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
技术介绍
,而不必然地构成现有技术。
2、在作物生长期,针对作物不同种植模式行距的差异,农机具田间作业时,为避免对作物造成伤害,行走装置车轮要保持在作物行间行走,需实现轮距可调以提高底盘作业适应性。
3、田间作业时经常受到地块大小的约束,较小的转弯半径可以大大提高装备的灵活性,四轮转向可有效减小转弯半径,同时,转向时要求两侧四个转向轮的动作要具备联动性。现有的四轮联动转向只能是固定轮距结构下的四轮转向,无法调整轮距,作业适应性差。而现有的可调轮距四轮转向技术都是对应电机分别独立驱动的四轮转向,需配备同步驱动电控系统,无法很好实现四轮转向的联动性,行走装置的车轮转向会出现不同步的情况,转向稳定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四轮转向机构及轮距可调底盘,该装置可以实现轮距可调底盘车轮的四轮联动转向,可以有效提高行走底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四轮转向机构,其特征是,包括相对设置的前轮转向组件和后轮转向组件,所述前轮转向组件包括前轮转向板,后轮转向组件包括后轮转向板,前、后轮转向板均与转向连杆铰接,转向连杆与转向旋转板铰接,转向旋转板与用于与车轮连接的车轮组件安装块连接;位于车架同侧的前、后轮转向板通过前后轮转向联动杆连接,位于车架两侧的前轮转向板通过两侧轮转向联动杆连接,且前轮转向板与伸缩机构铰接,由伸缩机构推动前轮转向板,进而带动车轮转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轮转向机构,其特征是,同一前后轮转向联动杆两端的转向连杆对称倾斜;在转向过程中,车架两侧的前车轮转向方向相同,前车轮和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四轮转向机构,其特征是,包括相对设置的前轮转向组件和后轮转向组件,所述前轮转向组件包括前轮转向板,后轮转向组件包括后轮转向板,前、后轮转向板均与转向连杆铰接,转向连杆与转向旋转板铰接,转向旋转板与用于与车轮连接的车轮组件安装块连接;位于车架同侧的前、后轮转向板通过前后轮转向联动杆连接,位于车架两侧的前轮转向板通过两侧轮转向联动杆连接,且前轮转向板与伸缩机构铰接,由伸缩机构推动前轮转向板,进而带动车轮转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轮转向机构,其特征是,同一前后轮转向联动杆两端的转向连杆对称倾斜;在转向过程中,车架两侧的前车轮转向方向相同,前车轮和后车轮的转向方向相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轮转向机构,其特征是,所述前轮转向板、后轮转向板均与两个转向连杆铰接,两转向连杆平行设置,且两转向连杆另一端均与转向旋转板铰接,形成平行四杆机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轮转向机构,其特征是,所述车轮组件安装块包括前车轮组件安装块和后车轮组件安装块,位于前部的转向旋转板与前车轮组件安装块铰接,位于后部的转向旋转板与后车轮组件安装块铰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四轮转向机构,其特征是,所述前车轮组件安装块包括前转向安装固定块,前转向安装固定块通过第一转向轴与前转向从动齿轮铰接,第一转向轴通过车轮立柱与前车轮连接;所述前转向从动齿轮与前转向惰轮啮合,前转向惰轮与前转向驱动齿轮啮合,位于前部的转向旋转板和前转向驱动齿轮固定连接。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四轮转向机构,其特征是,所述后车轮组件安装块包括后转向安装固定块,后转向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萌萌,王小瑜,孙宜田,沈景新,史嵩,张宁宁,张荣芳,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