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壁腔体支撑结构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66401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4 15:23
本技术涉及属于车辆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薄壁腔体支撑结构及车辆,薄壁腔体支撑结构,包括腔体内撑组件以及和腔体内撑组件连接的侧围外板,腔体内撑组件包括:骨架分总成,包括交叉设置并连接的侧边梁和内撑支架;立柱,立柱和内撑支架同向设置;其中,立柱上设置有相对内凹的腔体,骨架分总成连接在腔体内部并通过内撑支架固定。该薄壁腔体支撑结构相比现有技术具备以下技术优势:该薄壁腔体支撑结构增加了封闭截面边梁内撑结构,构成了侧向框架环路的一部分,提供侧向与侧围外板的承接结构的同时,提升了零件的接头刚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属于车辆零部件,尤其涉及一种薄壁腔体支撑结构及车辆


技术介绍

1、侧围内板是指车辆车身结构中的一个部件,位于车辆侧面的内部。它通常由钢板或其他合适的材料制成,用于加强车身结构并提供支撑。

2、现有技术中,侧围内板通常会设置一些撑支爪,用于连接和固定侧围外板,并提供承胶槽,以确保侧围内板与外板之间的连接牢固。且侧围内板一般采用单片的板壳状结构,通过局部的结构加固来提高整体的刚度和稳定性。单片式内板侧支撑结构主要适用于钣金类外覆盖件。

3、另者,侧围内板为大型板件,在开发过程中通常需考虑其自身刚度:由于侧围内板通常较大,为了保证其自身的刚度和稳定性,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加强结构或增加支撑点等措施,以满足使用要求。大型零部件为减重、成型需要进行较大的落料开孔:为了减轻整个车身的重量并方便成型制造,大型零部件如侧围内板通常会进行较大的落料开孔。

4、针对上述,侧围内板通过其内撑支爪提供承胶槽并与侧围外板承接,零部件转运过程中容易发生磕碰变形;侧围内板为单片板壳结构,局部补强受板件成型制约;对所承接蒙皮的类型拓展方案单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薄壁腔体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腔体内撑组件(21)以及和所述腔体内撑组件(21)连接的侧围外板(3),所述腔体内撑组件(21)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壁腔体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撑支架(4)包括主体部(41)和焊接部(42),所述焊接部(42)设置在所述主体部(41)的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壁腔体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边梁(2)朝向所述内撑支架(4)的一面上设置有多个定位孔(5),所述定位孔(5)用于定位并连接所述内撑支架(4)。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壁腔体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41)沿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壁腔体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腔体内撑组件(21)以及和所述腔体内撑组件(21)连接的侧围外板(3),所述腔体内撑组件(21)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壁腔体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撑支架(4)包括主体部(41)和焊接部(42),所述焊接部(42)设置在所述主体部(41)的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壁腔体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边梁(2)朝向所述内撑支架(4)的一面上设置有多个定位孔(5),所述定位孔(5)用于定位并连接所述内撑支架(4)。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壁腔体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41)沿侧边梁(2)的两侧设置有焊接段(411),所述内撑支架(4)与所述侧边梁(2)分别在所述焊接段(411)进行焊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壁腔体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向阳唐元洪沈太生
申请(专利权)人: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