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芯及用电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63200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3 02:29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芯及用电设备,该电芯包括电极组件,电极组件由极片和隔膜层叠并卷绕形成,电极组件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第一平直区、第一弯折区、第二平直区和第二弯折区;极片设置有极耳,沿电极组件的卷绕方向,极耳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第一部分位于第一平直区,第二部分位于第二弯折区,第三部分位于第二平直区,第二部分连接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能够使得极耳的宽度较大,从而能够提高极耳的载流能力,提高电芯的充放电倍率,有利于大功率电芯的制备;并且能够减小极耳的数量,从而提高电芯的制备效率,且对电芯的能量密度的影响较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电池,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芯及用电设备


技术介绍

1、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电子设备也朝着智能化和多功能化的方向发展,对电池的充放电倍率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如何提高电池的充放电倍率成为电池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一种电芯及用电设备,能够有效提高电芯的充放电倍率。

2、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芯,包括电极组件,电极组件由极片和隔膜层叠并卷绕形成,电极组件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第一平直区、第一弯折区、第二平直区和第二弯折区;极片设置有极耳,沿电极组件的卷绕方向,极耳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第一部分位于第一平直区,第二部分位于第二弯折区,第三部分位于第二平直区,第二部分连接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

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使得极耳的第一部分位于第一平直区,第二部分位于第二弯折区,第三部分位于第二平直区,第二部分连接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能够使得极耳的宽度较大,从而能够提高极耳的载流能力,提高电芯的充放电倍率,有利于大功率电芯的制备;并且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芯,包括电极组件,所述电极组件由极片和隔膜层叠并卷绕形成,所述电极组件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第一平直区、第一弯折区、第二平直区和第二弯折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的宽度和所述第三部分的宽度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的宽度之和为W1,450mm≤W1≤1000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片设置有多个所述极耳,多个所述极耳沿所述电极组件的厚度方向排布,由所述电极组件的卷绕中心向外,多个所述极耳的宽度依次增加。

<p>5.根据权利要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芯,包括电极组件,所述电极组件由极片和隔膜层叠并卷绕形成,所述电极组件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第一平直区、第一弯折区、第二平直区和第二弯折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的宽度和所述第三部分的宽度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的宽度之和为w1,450mm≤w1≤1000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片设置有多个所述极耳,多个所述极耳沿所述电极组件的厚度方向排布,由所述电极组件的卷绕中心向外,多个所述极耳的宽度依次增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片包括极性相反的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所述第一极片的相邻两圈的两个所述极耳的宽度差的绝对值为δw1,0.9×(h1+h2+2×h3)≤δw1≤1.1×(h1+h2+2×h3);和/或,所述第二极片的相邻两圈的两个所述极耳的宽度差的绝对值为δw2,0.9×(h1+h2+2×h3)≤δw2≤1.1×(h1+h2+2×h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片上设置有多个所述极耳,多个所述极耳的宽度的和为s1,所述极片展开后,所述极片的长度为s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飞龙周益黎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