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植牙的人工牙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62865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露一种用于植牙的人工牙根,其包含一本体部,于该本体部的表面形成有多个纵向沟槽及多个横向沟槽,分别平行地沿一纵长方向及一周围方向延伸,以形成多个突起结构。借此,可获得到较佳的骨整合效果。

Artificial tooth root for dental implant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hod for dental implant implant includes a body portion, a plurality of longitudinal grooves and a plurality of transverse grooves form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body, are respectively parallel along a lengthwise direction and a peripheral direction to form a plurality of protrusions. Thus, a better osseointegration effect can be obtain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用于植牙的人工牙根,特别是一种具有多个突起结构的人工 牙根。
技术介绍
在牙科
中,传统上利用假牙、牙套或牙桥等方式,来修补牙齿、强化 齿间结构,但此种方式对于相邻的健康牙齿,会产生不必要的影响,例如必须将缺 牙处前后的健康牙齿切削磨小,以作为稳固的支柱,来提供足够的空间容置假牙、 牙套或牙桥。随着科技的进步,目前己发展出一种植牙技术,其是将人工牙根直接植入齿槽 骨中,彻底取代受损的牙齿。由于人工植牙不需附加其它装置与邻牙支撑,较不会 伤害相邻的自然牙,且可预防齿槽骨及牙肉的萎縮,长期维护口腔的健康与功能。在1950年代,瑞典科学家P-I Branemark博士更进一步发现钛金属具有高度 生物兼容性,而提出骨整合(Osseointegration)的观念。具体说,由于钛金属对于 人体不易产生排斥或发炎,且骨组织容易于钛金属表面上生长并直接与钛金属结 合,因此被广泛地使用于制作人工牙根。借此,人工牙根与齿槽骨间的结合,不纯 粹倚赖机械力,亦利用生物表面接合力,来达到更佳的结合效果。植牙的过程约略可分成二个阶段。第一阶段先在齿槽骨钻洞,并将人工牙根置 入;由于在骨组织生长过程中,需经过一段避免受力期(stress-free period),此 时应尽量避免微小移动(micro-motion)导致人工牙根表面上的新生骨组织产生松 动,故人工牙根植入后,较佳是先将牙肉暂时缝合。待骨整合期过后,新生骨组织 与钛金属已呈紧密结合状态,再进行第二阶段,重新打开牙肉并将支台(abutment) 固定在人工牙根上。最后,再将假牙组合至支台上。现有的人工牙根有制作成螺纹形式,在手术时以旋转方式锁入齿槽骨的,其目 的在于使人工牙根与齿槽骨在结合的初期,即可借由机械力紧密连结,以利骨组织 能生长于人工牙根上。然而,螺纹锁入的过程中,会因摩擦力产生高热,反而会对4骨组织造成伤害。若为了降低摩擦热而改以低转速方式锁入,则会使得手术时间过 长,造成病患的不适。现有技术在縮短手术时间及增进骨整合效果之间,呈现了两 难的状况。有鉴于此,提供一种能减少手术过程对骨细胞产生伤害与提升骨整合效果的人 工牙根,这是业界所共同企盼达成的一个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提升骨整合效果的人工牙根。借助人工牙根表 面的突起结构,于植入人工牙根后的骨整合阶段,可增加骨细胞生长的表面积,进 而增进骨整合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于植入的人工牙根,由于其表面的突起结构 是设计为易于植入的几何形状,可有效縮短手术时间,并改善现有技术中易产生摩 擦热破坏骨组织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又一 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工牙根,借助在表面形成纵向及横向的交错 沟槽,以简易的工艺即可加工形成突起结构,使得本专利技术的人工牙根具有低成本的 优势。本专利技术的再一 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近似天然的人工牙根,借助表面特征的均匀分布,使得人工牙根在骨整合完成后,于咬合时与齿槽骨间形成较佳的应力分布,避 免产生应力集中导致骨组织受损。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揭露的人工牙根包含一本体部,其上具有多个纵向沟 槽及多个横向沟槽,设于本体部的一表面,且分别沿至少一纵长方向及至少一周围 方向延伸,以形成多个突起结构。在参阅附图及随后描述的实施方式后,
具有通常知识者当可轻易了解 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精神及专利技术目的,以及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与较佳实施态样。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人工牙根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2A至图2F是本专利技术人工牙根的突起结构及沟槽的剖面形状示意图;以及 图3是本专利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所揭露的人工牙根的一较佳实施例如图1所示。人工牙根1包含一本体部11、 一端部15、 一冠状部16以及一颈部17,其中,端部15是形成于该本体部 11的一端,且较佳呈现一圆弧状,该冠状部16则设置于与端部15相对的位置, 而颈部17介于该本体部11与冠状部16之间。由于将人工牙根l植入后,颈部17是对应于牙龈部分,而牙龈组织与金属间 较难形成实质上的生物兼容,因此颈部17较佳是设计一具有朝冠状部16渐张的光 滑表面,以与牙龈组织间形成较佳的贴合效果;然而,任何熟悉此领域的技术者, 亦可将颈部17的轮廓做适当改变,在此不作限制。本实施例的特征在于,于本体部11的表面上,设有多个的纵向沟槽12及多个 的横向沟槽13,以形成多个突起结构14。更明确而言,纵向沟槽12实质上是沿一 纵长方向平行延伸,而横向沟槽13则实质上沿一周围方向平行延伸,如图所示, 纵长方向与周围方向实质上相互垂直,故纵向沟槽12与横向沟槽13亦呈实质上垂 直的状态。本实施例的纵向沟槽12及横向沟槽13,可设计为具有不同的剖面形状。请参 阅图2A,其是图1沿2A-2A剖面线的剖面示意图,由突起结构14与纵向沟槽12 的相对关系可明显看出,纵向沟槽12的剖面形状呈角形,且突起结构14在周围方 向上,亦具有角形的剖面结构。类似地,请进一步参阅图2B,其是图l在纵长方 向上沿2B-2B剖面线的剖面示意图,由突起结构14与横向沟槽13的相对关系,可 以看出二者皆具有类似梯形的角形剖面。然而,纵向沟槽12、横向沟槽13或突起结构14不仅限于上述角形。如图2C 所示,突起结构14与沟槽可具有类似三角形的剖面;或者如图2D所示,突起结构 14具有类似三角形的剖面,而沟槽则具有类似梯形的角形剖面。须说明的是,上 述的形状可为各种对称、不对称、或多角形等等的角形结构,多个的纵向沟槽12 与横向沟槽13亦可以不同的剖面形状交替设计,在此不作限定。或者,纵向沟槽 12、横向沟槽13或突起结构14亦可为弧形的结构,请参阅图2E及图2F,其中图 2E所示为具有弧形剖面的突起结构14,而图2F所示为具有弧形剖面的沟槽;此外, 弧形的形状亦可为对称或不对称。上述所有角形、弧形等形状皆可视实际设计需求 加以组合,在此不作限定,所属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皆可依照其所具有的知识,利 用切削纵向沟槽12及横向沟槽13具有不同剖面形状,进而形成突起结构14具有 预设的剖面形状。较佳地,本体部11可具有朝端部15渐縮的形状(图未示),可以想见的,具有渐縮构型的本体部11,将使得在人工牙根1植入过程较为容易,且在植牙完成 后于咬合时,展现较佳的应力分布。请再次参阅图2A,本实施例所揭露的突起结构14具有一中心距离Wl与一高 度H1,较佳地,高度Hl与中心距离Wl的尺寸约介于O. l毫米至3毫米之间,可 在骨整合上或手术过程中,达到较佳的效果。须说明的是,中心距离W1的定义方 向不作限制,可适用于纵长方向或周围方向。此外,本实施例的人工牙根l还可包含一连接结构16a,设置于冠状部16中,以于前述的第二阶段中,与一支台(图未示)相结合,以进一步承接牙冠或人工牙 齿。连接结构16a可为一螺孔,以供支台螺合。而人工牙根1的材料较佳是选用钛 或钛合金,以使人工牙根l具备高度生物兼容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较佳实施例如图3所示。与前述实施例类似,人工牙根3包含一 本体部31、 一端部35、 一冠状部36以及颈部37;其中,本体部31借助纵向沟槽 32及横向沟槽33,形成多个突起结构34;冠状部36内可形成一连接结构36a,例 如一螺孔,以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植牙的人工牙根,包含: 一本体部,具有多个纵向沟槽及多个横向沟槽,设于该本体部的一表面,且分别沿至少一纵长方向及至少一周围方向延伸,以形成多个突起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植牙的人工牙根,包含一本体部,具有多个纵向沟槽及多个横向沟槽,设于该本体部的一表面,且分别沿至少一纵长方向及至少一周围方向延伸,以形成多个突起结构。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牙根,其特征在于该多个纵向沟槽,是沿一纵长方向平行延伸,且该多个横向沟槽,是沿一周围方向平行延伸。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工牙根,其特征在于该纵长方向与该周围方向相互垂直。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工牙根,其特征在于这些突起结构具有介于0.1毫米至3毫米的高度。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人工牙根,其特征在于这些突起结构间的一中心距离介于O. 1毫米至3毫米。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工牙根,其特征在于该多个横向沟槽是由一螺纹结构所构成。7.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人工牙根,其特征在于各该沟槽具有一剖面形状,该剖面形状选自下列群组角形、弧形及其组合。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牙根,其特征在于各该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建志谢沛勋
申请(专利权)人:百丹特瑞士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CH[瑞士]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