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控制器防水,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控制器的防水密封结构。
技术介绍
1、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船舶工业有了飞速发展。船舶在远洋航行过程中的操纵安全性和可靠性一直成为关注的焦点。传统舷外操纵装置在防进水的设计中考虑不充分,主要体现在:一是耐压壳体与基座的密封处理采用普通密封垫片的结构形式,此种密封措施可能由于接触面的不平整而导致漏水;二是进线方式为填料函的形式,此种进线方法依赖船体设备工艺人员的操作水平,存在进水的风险。壳体进水后电子器件容易失效,给航行操纵带来安全隐患。
2、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控制器的防水密封结构,提高控制器的防水密封性能,保证电子器件的有效工作状态,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控制器的防水密封结构,通过三处防进水措施来保证控制器的防水密封性能。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控制器的防水密封结构,包括:
4、基座,所述基座底部侧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控制器的防水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控制器的防水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密封圈(7),所述基座(8)顶面开设有第一限位槽(82),所述第一密封圈(7)嵌入所述第一限位槽(82)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控制器的防水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11)顶面沿所述环壁(112)周侧开设有第二限位槽(113),所述第二限位槽(113)内嵌有第二密封圈(10),所述第二密封圈(10)的顶部环面与所述安装座(83)的底端端面压紧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控制器的防水密封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器的防水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控制器的防水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密封圈(7),所述基座(8)顶面开设有第一限位槽(82),所述第一密封圈(7)嵌入所述第一限位槽(82)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控制器的防水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11)顶面沿所述环壁(112)周侧开设有第二限位槽(113),所述第二限位槽(113)内嵌有第二密封圈(10),所述第二密封圈(10)的顶部环面与所述安装座(83)的底端端面压紧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控制器的防水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壁(112)的外壁面与所述安装座(83)的内壁面抵接,所述环壁(112)的外壁面沿其轴向开设有多个第二凹槽(114),多个所述第二凹槽(114)内均套设有第三密封圈(9),所述第三密封圈(9)的外表面与所述安装座(83)的内壁面压紧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控制器的防水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圆板(4)的外径大于所述密封环(3)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勇,王星月,刘健,李胜,彭昊,鲁妤知,龚璞,谭盛煌,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零七研究所九江分部,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