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顶升机构及进板轨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62070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3 02:22
本申请公开一种顶升机构及进板轨道,包括:顶板,用于顶升传送带;驱动组件,与所述顶板连接,用于驱动所述顶板升降;竖向导向组件,用于导向所述顶板的升降,其至少包括三个竖向导向组,所述顶板的两端部以及中部分别连接有一所述竖向导向组。本方案为顶板设置了能够对其升降起支撑和导向的竖向导向组件,竖向导向组件至少能够同时支撑顶板的两端以及中部,达到三点限位的效果,可以阻止顶板的中部向内弯曲拱起,避免了由于顶板自身的弯曲而与PCBA边缘的电子器件发生干涉的问题。本方案解决了薄板易弯曲的问题,应用时,可以选用厚度更薄的顶板,如将顶板的厚度控制在5mm甚至3mm以下,以适用于输送电子器件距离板边缘较近的PCBA产品,扩大适用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电子生产设备,尤其涉及一种顶升机构及进板轨道


技术介绍

1、pcba生产或装配过程中,往往需要对其进行检测,在检测时,需要利用进板轨道将pcba运输到指定位置。进板轨道一般是通过皮带传动以实现其输送功能,当pcba被输送到预定位置后,位于皮带下方的顶升机构将顶起皮带,配合皮带上方的压板,被顶起的pcba被压紧于皮带和压板之间,检测设备可以对固定的pcba进行检测,在检测完成后,顶升机构下降,皮带跟随下降,并带动pcba移动至下一工位。

2、现有的进板轨道结构中,顶升机构中的顶板一般较厚(一般5mm以上),当被输送的pcba上的电子器件距离板边缘过近时,顶板容易与电子器件之间发生干涉,输送过程中顶板容易对pcba造成破坏。而如果直接将顶板做薄,由于顶板本身较长(长度一般达到505mm),顶板自身将容易出现弯曲而导致中部向内拱起的情况,向内拱起的顶板同样存在容易与pcba边缘的电子器件发生干涉的问题。故现有的进板轨道存在不能适用于输送电子器件距离板边缘较近的pcba产品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顶升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导向组(23)包括竖向导轨(232)和竖向滑块(231),所述竖向导轨(232)的侧部设有第一限位凸部(2321),所述竖向滑块(231)设有与所述竖向导轨(232)配合的竖向滑槽(2311),所述竖向滑槽(2311)的侧部设有第二限位凸部(2312),通过所述第二限位凸部(2312)将所述第一限位凸部(2321)限制于所述竖向滑槽(2311)内,使得所述竖向滑块(231)只能沿所述竖向导轨(232)升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2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顶升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导向组(23)包括竖向导轨(232)和竖向滑块(231),所述竖向导轨(232)的侧部设有第一限位凸部(2321),所述竖向滑块(231)设有与所述竖向导轨(232)配合的竖向滑槽(2311),所述竖向滑槽(2311)的侧部设有第二限位凸部(2312),通过所述第二限位凸部(2312)将所述第一限位凸部(2321)限制于所述竖向滑槽(2311)内,使得所述竖向滑块(231)只能沿所述竖向导轨(232)升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22)包括驱动单元(221)和传动单元(222),所述传动单元(222)连接所述驱动单元(221)以及所述顶板(21),使得所述驱动单元(221)能够通过所述传动单元(222)带动所述顶板(21)升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顶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单元(222)包括传动板(2221),所述传动板(2221)包括主传动板(22211)和折弯板(22212),所述主传动板(22211)与所述顶板(21)平行设置且连接所述顶板(21),所述折弯板(22212)与所述主传动板(22211)互成角度地连接于所述主传动板(22211)的下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顶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单元(222)还包括传动换向件,所述传动板(2221)通过所述传动换向件与所述顶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乃强张沈佳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镭晨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