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下机器人及其工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61523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3 02: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水下潜航器技术领域,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下机器人及其工作方法。其中的水下机器人包括外壳、装载水箱、进水驱动模块、出水驱动模块、核心舱、电池舱和水下驱动模块;装载水箱套设在核心舱外,进水驱动模块和出水驱动模块均与装载水箱连通设置,外壳套设在装载水箱外,水下驱动模块和电池舱均设置在外壳上;水下驱动模块、进水驱动模块和出水驱动模块均与核心舱电连接,电池舱用于向水下驱动模块、进水驱动模块、出水驱动模块和核心舱提供电力支持。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通过水泵灵活控制装载水箱的注水量,从而可在水下机器人定高巡航的作业过程中,灵活调整水下机器人在水中的高度,同时可使得续航时间大大增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下潜航器,具体涉及一种水下机器人及其工作方法


技术介绍

1、为了更好地利用海洋资源,通常需要依赖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人类能够依赖船只进行水面上的贸易和捕捞活动,但是对海洋的探索仍然是相对局限的,人类对于水下的探索,限制于人体对水下压强的抵抗能力。基于此,利用各种水下机器人代替人类进行水下作业,往往拥有无法取代的优势。目前,水下机器人在石油开发、地貌勘察、水产养殖、水下船体检修、潜水娱乐、水下管道检测等领域的作用开始显现出来,市场前景开阔,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2、现有技术中,水下机器人在水下作业过程中,一般采用螺旋桨控制高度的方式,或者通过机器本身添加配重块来平衡水下机器人的重心,以使其能够在水下某一高度持续进行作业,从而达到水下定高巡航的效果。

3、但是,在使用现有技术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4、现有技术中,采用螺旋桨控制高度需要依赖电池或者电缆对水下机器人进行供电,而为了避免影响机器人自身的重量,通常不能采用容量太大的电池,由此限制了水下机器人在水中作业的方式,如采用容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装载水箱(2)、进水驱动模块(3)、出水驱动模块(4)、核心舱(5)、电池舱(6)和水下驱动模块;所述装载水箱(2)套设在所述核心舱(5)外,所述进水驱动模块(3)和所述出水驱动模块(4)均与所述装载水箱(2)连通设置,所述外壳(1)套设在所述装载水箱(2)外,所述水下驱动模块和所述电池舱(6)均设置在所述外壳(1)上;所述水下驱动模块、所述进水驱动模块(3)和所述出水驱动模块(4)均与所述核心舱(5)电连接,所述电池舱(6)用于向所述水下驱动模块、所述进水驱动模块(3)、所述出水驱动模块(4)和所述核心舱(5)提供电力支持。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装载水箱(2)、进水驱动模块(3)、出水驱动模块(4)、核心舱(5)、电池舱(6)和水下驱动模块;所述装载水箱(2)套设在所述核心舱(5)外,所述进水驱动模块(3)和所述出水驱动模块(4)均与所述装载水箱(2)连通设置,所述外壳(1)套设在所述装载水箱(2)外,所述水下驱动模块和所述电池舱(6)均设置在所述外壳(1)上;所述水下驱动模块、所述进水驱动模块(3)和所述出水驱动模块(4)均与所述核心舱(5)电连接,所述电池舱(6)用于向所述水下驱动模块、所述进水驱动模块(3)、所述出水驱动模块(4)和所述核心舱(5)提供电力支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下驱动模块包括水下推进模块(7)和舵装模块(8),所述水下推进模块(7)包括正浆水下推进模块和反浆水下推进模块,所述正浆水下推进模块和所述反浆水下推进模块分别设置在所述外壳(1)的两侧,所述舵装模块(8)设置在所述外壳(1)的尾部,所述正浆水下推进模块、所述反浆水下推进模块和所述舵装模块(8)均与所述核心舱(5)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下机器人还包括舱环卡箍(9),所述舱环卡箍(9)套设在所述电池舱(6)外,所述电池舱(6)位于所述外壳(1)的底部,且所述电池舱(6)的轴心与所述核心舱(5)的轴心平行,所述外壳(1)的下部沿所述核心舱(5)的轴向设置有两个滑轨(10),所述舱环卡箍(9)的两个箍头分别与两个滑轨(10)滑动连接,且所述舱环卡箍(9)的两个箍头之间通过张紧螺丝(11)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心舱(5)包括核心舱体(501)以及设置在所述核心舱体(501)内的定位柱(502)、固定板(503)、电源模块(504)、主控模块(505)、视觉模块(506)、云台安装板(507)和云台模块(508);所述定位柱(502)沿所述核心舱体(501)的轴向设置,所述固定板(503)和所述云台安装板(507)均沿所述核心舱体(501)的径向布设,且所述定位柱(502)顺次穿设于所述云台安装板(507)、所述固定板(503)、所述主控模块(505)所在pcb板以及所述电源模块(504)所在pcb板内,所述视觉模块(506)与所述固定板(503)连接,所述视觉模块(506)所在pcb板沿所述核心舱体(501)的轴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申健汤晨雨李楷张晓燕吴佳鑫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奕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