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发送方法与装置及数据接收方法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59539 阅读:2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数据发送方法与装置及数据接收方法与装置,其中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包括:接收应用层发送的业务数据;对所述业务数据进行链路层封装,向所述业务数据中写入目的MAC地址;对经过链路层封装后的业务数据进行物理层封装,并根据链路层封装时向所述业务数据中写入的目的MAC地址,发送物理层封装后生成的以太网数据包。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可以减少发送与接收数据的工作量,提高数据的发送、接收速度与传输效率,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数据传输成本。

Data transmitting method and device and data receiving method and device

The embodiment of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method and a device for sending data and data receiving method and device, including a data transmitting method: receiving the business data sent from the application layer; link layer encapsulation of the business data, write to the destination MAC address to the business of business data; after the data link layer after packaging. The physical layer and link layer according to the package, package to the business data in the write destination MAC address, Ethernet physical layer data transmission package generated after the package. The embodiment of the invention can reduce the workload of sending and receiving data, improve the speed of data sending and receiving and the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network resources, and reduce the data transmission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线通信网络,尤其是一种数据发送方法与装置及数据接收 方法与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无线通信网络通常包括无线通信终端与无线网络部分,其中,无 线网络由基站、基站控制器与核心节点组成,基站控制器可以集成在基站或 者核心节点。在各种无线通信网络中,以太网是通过介质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以下简称MAC)交换转发对用户设备之间的数据进行传输的一种 数据通信网络,目前已被广泛作为电信承载网应用。在无线网络通信技术中, 必须借助于各种网络协议来传输数据。现有技术中,无线通信网络节点之间 采用以太网作为承载网时,主要依靠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以下简 称IP)传输数据。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无线通信网络节点之间传输数据 的IP协议栈的结构示意图。该IP协议栈包括以下五层物理层101、链路层103、 网络层105、传输层107与应用层109。其中,物理层101位于第一层;位于第 二层链路层103具体为MAC层;位于第三层的网络层105具体为IP层;位于第 四层的传输层107可以包括n个传输子层,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l的整数,每 个传输子层可以同时采用多种传输协议,例如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以下简称TCP)、处理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以下简称UDP)、流控制传输协议(Stream Control Transmission Protocol,以下简称SCTP)等。应用层109位于第五层,其中的每种应用程 序可以采用第四层中的一种传输协议,多种应用程序也可以采用第四层中的同一种传输协议。根据图l,第一应用程序分别由传输协议n.l、传输协议n-l.l........传输协议l.l承载,第二应用程序分别由传输协议n.2、传输协议n-1.2........传输协议1.2承载,依次类推,其中,传输协议k.l可与传输协议k.2—致,k=l, 2, ......, n。图1所示IP协议栈中的各层分别具有不同的通信功能,依次对接收到的数 据进行处理。例如在以太网中利用UDP协议传送数据时,数据被送入IP协 议栈后,IP协议栈中的传输层107、网络层105、链路层103与物理层101依次 在该数据的头部增加APP首部、UDP首部、IP首部及以太网首部信息。IP协议 栈发送数据的过程也就是传输层107、网络层105、链路层103与物理层101依 次填写各个字段的过程,应用程序每次使用UDP协议发送数据时,都必须依 次填写UDP首部信息,IP首部信息和链路层103首部信息。在以太网中,IP协 议栈每发送一组数据,从传输到应用,需要填写的报文头总长度为42个字节, 其中UDP头为8字节,IP头为20字节,以太头为14字节。在实现本专利技术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由于承载网是以太网,而以太网设备基于MAC地址等二层信息进行MAC 帧的交换转发,无需分析IP首部信息,因此,IP首部信息在二层以太网中是 无用信息,而在数据发送的过程中,还需要通过IP协议栈中的IP层在该数据 的头部增加IP首部,这就不必要的增加了发送数据的工作量,延长了数据发 送时间,严重影响了数据的发送速度与传输效率;并且,由于无用的IP头的 长度占用20个字节之多,这就需要占用一定的以太网承载网带宽,浪费了有 限的网络资源,不必要的增加了无线通信网络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减少发送数据的工作量,缩短数 据发送时间,提高数据的发送速度与传输效率,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效率, 降低无线通信网络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成本。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的第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包括 接收应用层发送的业务数据;对所述业务数据进行链路层封装,向所述业务数据中写入目的MAC 地址;对经过链路层封装后的业务数据进行物理层封装,并根据链路层封装 时向所述业务数据中写入的目的MAC地址,发送物理层封装后生成的以 太网数据包。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的第一种数据发送装置,包括 应用层信息处理模块,用于产生业务数据;链路层信息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应用层信息处理模块产生的业务数 据进行链路层封装,向所述业务数据中写入目的MAC地址;物理层信息处理模块,用于对经过链路层封装后的业务数据进行物理 层封装,并根据链路层封装时向所述业务数据中写入的目的MAC地址, 发送物理层封装后生成的以太网数据包。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三个方面,提供的第一种数据接收方法,包括接收以太网数据包;对所述以太网数据包进行物理层解封装;对经过物理层解封装后的以太网数据包进行链路层解封装,直接获得 业务数据。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四个方面,提供的第一种数据接收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以太网数据包;第一解封装模块,用于对所述以太网数据包进行物理层解封装;第二解封装模块,用于对经过物理层解封装后的以太网数据包进行链路层解封装,直接获得业务数据。本专利技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发送方法与装置及数据接收方法与装置中,基于以太网作为承载网的特点,仅仅对业务数据进行链路层封装与物理层封装,不再对其进行传输层与网络层封装,在传输过程中也就不需 要传输网络层与传输层首部信息,相应的在接收端也无需进行网络层与传 输层解封装,与现有技术相比,减少了发送与接收数据的工作量,缩短了数据发送、接收时间,提高了数据的发送、接收速度与传输效率;并且, 有效节省了以太网数据包传输过程中占用的网络带宽,提高了网络资源的 利用效率,降低了无线通信网络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成本。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五个方面,提供的第二种数据发送方法,包括接收应用层发送的业务数据;对所述业务数据进行传输层封装;对经过传输层封装的业务数据进行链路层封装,向所述业务数据中写 入目的MAC地址;对经过链路层封装后的业务数据进行物理层封装,并根据链路层封装 时向所述业务数据中写入的目的MAC地址,发送物理层封装后生成的以 太网数据包。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六个方面,提供的第二种数据发送装置,包括应用层信息处理模块,用于产生业务数据;传输层信息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业务数据进行传输层封装;链路层信息处理模块,用于对经过传输层封装的业务数据进行链路层 封装,向所述业务数据中写入目的MAC地址;物理层信息处理模块,用于对经过链路层封装后的业务数据进行物理 层封装,并根据链路层封装时向所述业务数据中写入的目的MAC地址, 发送物理层封装后生成的以太网数据包。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七个方面,提供的第二种数据接收方法,包括接收以太网数据包;对所述以太网数据包进行物理层解封装;对经过物理层解封装后的以太网数据包进行链路层解封装;对经过链路层解封装后的以太网数据包进行传输层解封装,直接获得 业务数据。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八个方面,提供的第二种数据接收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以太网数据包;第一解封装模块,用于对所述以太网数据包进行物理层解封装; 第二解封装模块,用于对经过物理层解封装后的以太网数据包进行链 路层解封装;第三解封装模块,用于对经过链路层解封装后的以太网数据包进行传 输层解封装,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应用层发送的业务数据; 对所述业务数据进行链路层封装,向所述业务数据中写入目的MAC地址; 对经过链路层封装后的业务数据进行物理层封装,并根据链路层封装时向所述业务数据中写入的目的 MAC地址,发送物理层封装后生成的以太网数据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应用层发送的业务数据;对所述业务数据进行链路层封装,向所述业务数据中写入目的MAC地址;对经过链路层封装后的业务数据进行物理层封装,并根据链路层封装时向所述业务数据中写入的目的MAC地址,发送物理层封装后生成的以太网数据包。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链路层 为MAC层。3、 一种数据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应用层信息处理模块,用于产生业务数据;链路层信息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应用层信息处理模块产生的业务数 据进行链路层封装,向所述业务数据中写入目的MAC地址;物理层信息处理模块,用于对经过链路层封装后的业务数据进行物理 层封装,并根据链路层封装时向所述业务数据中写入的目的MAC地址, 发送物理层封装后生成的以太网数据包。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链路层 信息处理模块为MAC层信息处理模块。5、 一种数据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以太网数据包;对所述以太网数据包进行物理层解封装;对经过物理层解封装后的以太网数据包进行链路层解封装,直接获得 业务数据。6、 一种数据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才莫块,用于接收以太网数据包;第一解封装模块,用于对所述以太网数据包进行物理层解封装; 第二解封装模块,用于对经过物理层解封装后的以太网数据包进行链 路层解封装,直接获得业务数据。7、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应用层发送的业务数据; 对所述业务数据进行传输层封装;对经过传输层封装的业务数据进行链路层封装,向所述业务数据中写 入目的MAC地址;对经过链路层封装后的业务数据进行物理层封装,并根据链路层封装 时向所述业务数据中写入的目的MAC地址,发送物理层封装后生成的以 太网数据包。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链路层 为MAC层。9、 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数据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 业务数据进行传输层封装包括所述传输层中的一个传输子层对所述业务数据进行传输层封装,向所 述业务数据中写入传输层首部信息;或者所述传输层中的多个传输子层依 次对所述业务数据进行传输子层封装,分别向所述业务数据中写入传输子 层首部信息。10、 一种数据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应用层信息处理模块,用于产生业务数据; 传输层信息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业务数据进行传输层封装; 链路层信息处理模块,用于对经过传输层封装的业务数据进行链路层封装,向所述业务数据中写入目的MAC地址;物理层信息处理模块,用于对经过链路层封装后的业务数据进行物理 层封装,并根据链路层封装时向所述业务数据中写入的目的MAC地址,发送物理层封装后生成的以太网数据包。11、 根据权利要求IO所述的数据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链路 层信息处理模块为MAC层信息处理模块;和/或所述传输层信息处理模块包括多个子信息处理单元,分别用于依次对 所述业务数据进行传输子层封装,分别向所述业务数据中写入传输子层首 部信息。12、 一种数据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以太网数据包;对所述以太网数据包进行物理层解封装; 对经过物理层解封装后的以太网数据包进行链路层解封装; 对经过链路层解封装后的以太网数据包进行传输层解封装,直接获得 业务数据。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数据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经 过链路层解封装后的以太网数据包进行传输层解封装包括按照业务数据在传输层封装的逆顺序,依次对经过链路层解封装后的 以太网数据包进行各传输子层解封装,去掉各传输子层首部信息。14、 一种数据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以太网数据包;第 一 解封装模块,用于对所述以太网数据包进行物理层解封装; 第二解封装模块,用于对经过物理层解封装后的以太网数据包进行链 路层解封装;第三解封装模块,用于对经过链路层解封装后的以太网数据包进行传 输层解封装,直接获得业务数据。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数据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 解封装模块包括多个第三解封装子模块,分别用于按照业务数据在传输层 封装的逆顺序,依次对经过物理层解封装后的以太网数据包进行各传输子层解封装。16、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应用层发送的业务数据;根据预先设置的标准选择所述业务数据的承载类型;若由链路层直接承载所述业务数据,则对所述业务数据进行链路层封 装,向所述业务数据中写入目的MAC地址与选择的承载类型信息;若由链路层通过传输层承载所述业务数据,则对所述业务数据进行传 输层封装;对经过传输层封装的业务数据进行链路层封装,向所述业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蓝海青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