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山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B位镧离子掺杂的高效稳定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58756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07 00: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B位镧离子掺杂的高效稳定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衬底上制备电子传输层;在所述电子传输层上制备掺杂镧元素的钙钛矿光吸收层,制备方法如下:将碘化铅、甲脒氢碘酸盐、碘化铯、六氟磷酸钾、镧盐溶于溶剂中,得到前驱体溶液;然后涂于电子传输层上,退火、冷却后进行表面钝化,得到所述钙钛矿光吸收层;在所述钙钛矿光吸收层上依次制备空穴传输层、背电极。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镧元素对FAPbI<subgt;3</subgt;钙钛矿进行B位掺杂,将部分B位铅离子替换为镧离子,实验结果表明,镧离子掺杂的钙钛矿的体缺陷浓度大幅降低,离子迁移受到抑制,同时提高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效率与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b位镧离子掺杂的高效稳定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近十几年内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其效率已经接近市场主流的晶硅太阳电池。然而,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要实现从实验室到产线化、商业化的转变,进一步提高效率与稳定性是无法避免的问题。

2、相比于具有强共价键的传统晶硅材料,钙钛矿材料通过较弱的离子键与氢键相结合,因此其组分的各种离子容易离开原位置并形成空位、间隙、反位离子等缺陷。这些缺陷不仅会形成陷阱捕获载流子并造成非辐射复合,降低电池的开路电压,也会在电场下发生迁移,造成界面反应、光电滞后、能带弯曲等一系列问题,最终造成太阳能电池效率与寿命的衰减。

3、目前应对缺陷的主要方法有表面钝化、添加剂工程与钙钛矿掺杂。表面钝化是在钙钛矿薄膜上下表面额外制备一层钝化层,从而消除表面的悬挂键。添加剂工程是在钙钛矿前驱体溶液中加入钝化剂,从而让钝化剂扩散到晶界中钝化晶界缺陷。然而,这两种方法采用的钝化剂通常无法进入钙钛矿晶格内部,对于体缺陷无能为力。钙钛矿掺杂同样是在前驱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B位镧离子掺杂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位镧离子掺杂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传输层为氧化锡,厚度为50-100n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位镧离子掺杂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镧盐为氯化镧、碘化镧中的一种或两种混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B位镧离子掺杂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镧盐与碘化铅的摩尔比为(0.3-1):10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位镧离子掺杂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b位镧离子掺杂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位镧离子掺杂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传输层为氧化锡,厚度为50-100n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位镧离子掺杂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镧盐为氯化镧、碘化镧中的一种或两种混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b位镧离子掺杂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镧盐与碘化铅的摩尔比为(0.3-1):10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位镧离子掺杂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碘化铅、甲脒氢碘酸盐、碘化铯、六氟磷酸钾的摩尔比为1000:890:(60-120):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位镧离子掺杂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江生尹奇欣梁佳豪高平奇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