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头引出极柱的高密封性锂离子动力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58626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动车的电池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头引出极柱的高密封性锂离子动力电池,包括电池盒壳体,电池盒壳体的两头分别一体形成正极压力盖、负极压力盖,正极压力盖固设正极极柱,负极压力盖固设负极铝极柱,正极压力盖与正极安全阀间置入第一密封圈,负极压力盖与负极安全阀间置入第二密封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双头引出极柱的高密封性锂离子动力电池,其加装密封圈,增强了气密性。当电池内部气压达到一定值时,安全阀会被弹开,将内部气压泄放。(*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High sealing lithium ion power battery with double head extraction pole

The utility model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manufacturing, particularly relates to a double pole leads to high sealing lithium ion power battery, comprising a battery box shell, two battery box housing are respectively integrally formed of positive pressure and negative pressure cover cover, positive pressure cap is fixedly provided with a positive pole, negative pressure cover is fixedly provided with a negative electrode aluminum pole, cathode and anode cover pressure safety valve placed between the first sealing ring, the negative pressure cover and a negative safety valve placed between the second sealing rings.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high sealing lithium ion power battery with a double head extraction pole, which is provided with a sealing ring, thereby enhancing the air tightness. When the internal pressure of the battery reaches a certain value, the safety valve will be opened and the internal pressure will be releas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头引出极柱的高密封性锂离子动力电池
本技术属于电动车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制造
,特别涉及一种双头引出 极柱的高密封性锂离子动力电池。
技术介绍
电动车是轻便快捷、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随着社会环保意识的普遍增强,电动车 越来越普及,电动车产业也受到包括政府部门在内的社会各界地大力支持。电池是电动车的“心脏”,电池的性能直接影响电动车的性能和质量。现有电池的 结构,其安全阀的密封性差,安全性低。而安全性是电池的最主要性能指标之一。因此,有 必要对现有电池结构进行改进和创新,以提高其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头引出极柱的高密封性锂离子动力电池,解决了现有电 池盒存在安全性低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双头引出极柱的高密 封性锂离子动力电池,包括电池盒壳体,电池盒壳体的两头分别一体形成正极压力盖、负极 压力盖,正极压力盖固设正极极柱,负极压力盖固设负极铝极柱,正极压力盖与正极安全阀 间置入第一密封圈,负极压力盖与负极安全阀间置入第二密封圈。所述的高密封性锂离子动力电池,正极压力盖向内凸,所述的注液孔开设于正极 压力盖的内凸部,内凸部形成一道环形槽,环形槽的内外分别为内环、外环,内环的外壁形 成一圈倒勾刺;正极安全阀由顶板、侧壁及内环一体成型,侧壁的内侧面形成一道环形凹 槽,内环处于正极安全阀的内部,内环与侧壁间留有间隙;正极安全阀的侧壁伸入正极压力 盖的环形槽内,正极压力盖的内环伸入正极安全阀的间隙内,所述正极安全阀侧壁的环形 凹槽与正极压力盖内环的倒勾刺搭接;所述的密封圈置入正极安全阀的间隙内,并处于正 极压力盖内环上方与正极安全阀的顶板间。所述的高密封性锂离子动力电池,负极压力盖向内凸,所述的注液孔开设于负极 压力盖的内凸部,内凸部形成一道环形槽,环形槽的内外分别为内环、外环,内环的外壁形 成一圈倒勾刺;负极安全阀由顶板、侧壁及内环一体成型,侧壁的内侧面形成一道环形凹 槽,内环处于负极安全阀的内部,内环与侧壁间留有间隙;负极安全阀的侧壁伸入负极压力 盖的环形槽内,负极压力盖的内环伸入负极安全阀的间隙内,所述负极安全阀侧壁的环形 凹槽与负极压力盖内环的倒勾刺搭接;所述的密封圈置入负极安全阀的间隙内,并处于负 极压力盖内环上方与负极安全阀的顶板间。所述的高密封性锂离子动力电池,电池盒壳体的两头分别外罩正极透明罩、负极透明罩。本技术双头引出极柱的高密封性锂离子动力电池,其加装密封圈,增强了气 密性。当电池内部气压达到一定值时,安全阀会被弹开,将内部气压泄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4所示,双头引出极柱的高密封性锂离子动力电池包括电池盒 壳体4,电池盒壳体4的两头分别一体形成正极压力盖2、负极压力盖14,正极压力盖2的中 部设正极极柱3,负极压力盖14的中部设负极铝极柱11。正极压力盖2与安全阀1的配合结构如下压力盖2向内凸并开有注液孔24,凸部形成一道环形槽21,环形槽21的内外分别 为内环22、外环23,内环22的外壁形成一圈倒勾刺25。安全阀1呈瓶盖状,根据其横截面,由顶板11、侧壁12及内环13 —体成型,侧壁 12的内侧面形成一道环形凹槽14,环形凹槽14的下内壁与内环22的倒勾刺25搭接。内 环13处于安全阀1的内部,与侧壁12同圆心,内环13与侧壁12间留有间隙15,间隙15内 置入密封圈16。安全阀1的侧壁12伸入压力盖2的环形槽21内,压力盖2的内环22伸入安全阀 1的间隙15内,密封圈16处于内环22上方与顶板11间。负极压力盖14与安全阀13的结构与正极相同,不再赘述。当电池内部气压达到一定压力时,内部气压顶起安全阀,使相搭接部相脱离,安全 阀被弹开,从而将气体排出壳体之外,避免因内部气压太大而发生电池爆炸的危险。电池盒壳体4的两头分别外罩正极透明罩9、负极透明罩10,可以防尘、防水,以阻 挡外界对极柱、安全阀等的影响。实施例二 将实施例一中的安全阀与压力盖的配合结构对调,即倒勾刺设于安全 阀,而环形凹槽设于压力盖,其它内容与实施例一相同。其也可以达到与实施例一相同的技 术效果。上述只是对本技术优选实施例所作的说明,而并非作为对本技术的限 制,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任何对本技术所作的变换、变型都落入本 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双头引出极柱的高密封性锂离子动力电池,包括电池盒壳体,电池盒壳体的两头分别一体形成正极压力盖、负极压力盖,正极压力盖固设正极极柱,负极压力盖固设负极铝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正极压力盖与正极安全阀间置入第一密封圈,所述的负极压力盖与负极安全阀间置入第二密封圈。

【技术特征摘要】
双头引出极柱的高密封性锂离子动力电池,包括电池盒壳体,电池盒壳体的两头分别一体形成正极压力盖、负极压力盖,正极压力盖固设正极极柱,负极压力盖固设负极铝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正极压力盖与正极安全阀间置入第一密封圈,所述的负极压力盖与负极安全阀间置入第二密封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封性锂离子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压力盖向内 凸,所述的注液孔开设于正极压力盖的内凸部,内凸部形成一道环形槽,环形槽的内外分别 为内环、外环,内环的外壁形成一圈倒勾刺;所述的正极安全阀由顶板、侧壁及内环一体成型,侧壁的内侧面形成一道环形凹槽,内 环处于正极安全阀的内部,内环与侧壁间留有间隙;正极安全阀的侧壁伸入正极压力盖的 环形槽内,正极压力盖的内环伸入正极安全阀的间隙内,所述正极安全阀侧壁的环形凹槽 与正极压力盖内环的倒勾刺搭接;所述的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家泳闻人红雁王为希毛松科闻人红权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佳贝思绿色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