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崔英武专利>正文

从D-D混剂中提纯二氯丙烯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54802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从D-D混剂中提纯二氯丙烯的方法,是以环氧丙烷生产的副产物D-D混剂为原料通过蒸馏提纯二氯丙烯,使二氯丙烯的纯度达到82%。82%的二氯丙烯可以作为农药应用,能够杀灭线虫、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以及杀灭造成农作物立枯病、黑根病、根腐病的土壤害虫,特别是杀灭线虫。(*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Process for purifying two allyl chloride from D-D mixture

The method of purifying two chloro propylene from D D mixture is to purify two allyl chloride by the distillation of D D mixture as a by-product of propylene oxide production, and make the purity of two allyl chloride reach 82%. Two allyl chloride 82% can be used as a pesticide to kill the underground pests, soil pests such as grubs, wireworms, nematodes and killing crop blight, root rot, black root disease, especially killing nematod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化学产品的提纯工艺,特别是一种从环氧丙烷生产的副产物D-D混剂中提纯二氯丙烯的方法。D-D混剂是环氧丙烷生产中的副产品,大约含二氯丙烯35%、二氯丙烷45%、盐酸10%、余量为其余杂质。利用它可以通过分别提取其中每一组分,用作化工原料。但是目前还未发现将其中的二氯丙烯分离出来达到较高纯度的工艺和产品。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从环氧丙烷生产的副产品D-D混剂中提纯二氯丙烯的方法,使二氯丙烯的纯度达到82%。本专利技术的从D-D混剂中提纯二氯丙烯的方法,以环氧丙烷生产的副产物D-D混剂为原料通过蒸馏提纯二氯丙烯,蒸馏时,先控制蒸馏釜内温度到96℃,然后必须逐渐升温到113℃,再逐渐提高到136℃,从釜顶出来的二氯丙烷和盐酸经过回流回收,从蒸馏釜中间部位出来的二氯丙烯通过用水冷却得到82%二氯丙烯产品。蒸馏是在常用塔板式蒸馏釜内进行蒸馏,蒸馏釜的高度最好为17~18米。下面结合实施例说明D-D混剂在常用塔板式蒸馏釜内进行蒸馏,蒸馏釜高度为17.5米,通过锅炉用导热油加热。釜温在96℃下开始蒸馏出二氯丙烷,必须逐渐升温到113℃,在此温度范围内二氯丙烷和盐酸从釜顶被蒸馏出,经过回流回收。113℃时,亦开始出二氯丙烯,蒸馏釜内再逐渐升温到136℃,二氯丙烯被不断蒸馏出,从蒸馏釜中间部位出来的二氯丙烯通过用水冷却得到82%二氯丙烯产品。具体操作步骤是先控制锅炉温度为160℃,保持4~5小时后,再升温到170℃,此时釜内温度为96℃,2小时后开始出二氯丙烷,再保持6小时,锅炉温度再升高到180℃,保持6小时,190℃保持5小时,升高到200℃时,釜内温度到达113℃,二氯丙烷和盐酸被蒸馏完毕。然后逐渐升高到136℃,二氯丙烯被不断蒸馏出。蒸馏完毕,釜内放渣。通过本专利技术得到的82%二氯丙烯可以用作化工原料,经过大量的田间试验证明,二氯丙烯还是一种高效低毒无残留农药,能够防治黄瓜、番茄、辣椒、胡萝卜、甜菜、西瓜等瓜果蔬菜作物及花生、大豆、黄麻、沙参、地瓜、黄烟、棉花等作物的根结线虫、孢囊线虫、茎线虫及其它害根线虫,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并可兼治立枯病、黑根病、根腐病等土壤害虫。使作物生长旺盛、色泽深绿、叶片厚实,提高作物产量,并可促进肥料分解,改良土壤。在作物种植前施药一次,在整个生长过程中不再发生虫害,施药后5~7天就能把害虫杀灭,药物残留期7天,因此在作物上无残留。尤其适合大棚连续播种的黄瓜、西红柿、辣椒等瓜菜。二氯丙烯不溶于水,把82%二氯丙烯放置于敞开容器,2小时后即可挥发干,也说明二氯丙烯的残留期短。蔬菜、瓜果等作物遭受线虫病害,常表现为生长缓慢、色泽变黄、植株矮小、茎叶病曲、发生瘿瘤和腐烂坏死等症状,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也使农作物的根部遭受破坏,影响农作物的生长。特别是瓜菜种植面积越来越大、复种指数增加、重茬地块增多,虫害日趋加重。目前防治线虫病及地下害虫的农药一般有涕灭威、3911、呋喃丹、铁灭克(商品名),这些农药为达到防治效果,用药量大,属于高毒、高残留农药,残留期为60天左右,超出瓜菜生长期,是国家禁止在瓜菜生产上使用的,但目前没有更好的农药品种替代。人食用了施用这些农药的瓜果后,出现腹泻、肚子痛等症状,严重威胁人体健康。本专利技术的二氯丙烯是指1,3-二氯丙烯。D-D混剂由于含有二氯丙烷和盐酸,它们对农作物是有害的,必须尽量去除或者转化为对农作物无害的物质。二氯丙烯作为农药的施用方法是施药前先将土地深耕,使土壤疏松,然后整好畦田。1、沟施法每畦田按所植作物位置开沟,沟深15~20厘米,用锯末、麸皮与本药搅拌均匀,撒入沟底,然后用土盖严。2、穴施法每畦田按所植作物位置以孔距30厘米挖孔,孔深15~20厘米,按孔计算药用量,均匀注入孔底。施药后立即将药孔用土盖实,平压,以防药挥发。按上述两种方法施药5~7天后再耕地散气,然后才能播种,以防作物发生药害。82%二氯丙烯的施用量为每亩5~6公斤。纯度为82%的二氯丙烯(82%灭线灵),以下称灭线灵,在防治地瓜根结线虫病的试验研究如下地瓜根结线虫病俗称“地瘟病”,症状呈黑褐色、眉眼状龟裂,是危害地瓜的重要病虫害。病瓜块因不好看,难食而晒瓜干,效益降低,这已成为当前制约地瓜生产的重大难题。某区地瓜面积6000亩,发生根结线虫病的面积达3000亩,北京553品种的发病率高达70%,亩效益由原来的1750元(亩产3500斤,0.50元/斤)降至亩收入1200元,每亩少收入550元,经济损失165万元。就在此区进行试验灭线灵。一、材料和方法1、供试的试剂与地瓜品种供试试剂灭线灵、FA颗粒剂(植保站提供)、15%铁灭克(生资公司提供)、5%茎线灵(农药厂)、5%克线磷(农药厂)供试品种北京5532、方法(1)试验地的选择上述某区,上年度发病重,病块率在80%以上,面积3亩。(2)方法见下表1 (3)小区安排将试验地划分为3个小区,每小区7个处理,分别为6个处理和对照,随机排列,每小区处理100株,重复3次。插秧时间5月12日。(4)调查方法于苗期调查药剂对植株的影响,收获时,全部挖出薯块,检查根块病情,以病情指数比较防治效果。田间根块病情分级标准采用5级标准0级不发病1级薯块龟裂占1~5%2级薯块龟裂占5~25%3级薯块龟裂占25~50%4级薯块龟裂占50%以上 二、结果分析1、生长期观察生长期共观察4次,分别为5月28日、6月22日、7月20日、9月28日,以调查情况看,前期生长相同,最后一次调查,铁灭克、茎线灵、克线磷对照小区的径叶变粗,颜色变浅,分别为71%、81%、83%、87%。2、收获期考察收获时间为10月10日,药剂实验结果见下表2<tables id=table2 num=002><table>药剂处理用量kg/亩施用方法病暑率%病指数防治效果灭线灵10开沟20.84.491.6灭线灵10打孔7.40.6998.7FA颗粒剂6穴施22.96.986.915%茎线灵1.5穴施6833.436.55%茎线灵1.5穴施7437.528.75%克线磷1.5穴施6529.843.3CK8852.6</table></tables>从结果统计表中可以看出,供试的5种药剂,对地瓜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差别很大,铁灭克、茎线灵、克线磷效果很差,但灭线灵和FA颗粒剂效果明显,开沟包馅措施扶脊法和打孔注液法效果明显,分别达到91.6%和98.7%,FA颗粒剂穴施效果为86.9%。三结论和讨论大田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灭线灵防治地瓜根结线虫病效果最好,FA颗粒剂的防治效果亦很好,而防治地瓜茎线虫病常用的铁灭克、茎线灵、克线磷对地瓜根结线虫病近于无效。黄瓜试验有大棚6个,每个大棚占地4分,对每一个大棚随机分成两组,每一组占两畦。其中一组提前5天开沟按5.4公斤/亩施用灭线灵,另一组为对照,栽种时同时使用涕灭威。通过上述对照组试验证明,用灭线灵的黄瓜比用涕灭威的黄瓜,茎叶粗厚、发黑,拔出来以后根部无瘿瘤,而用涕灭威的黄瓜,拔出来后根部仍有瘿瘤,大的象黄豆,小的像米粒。花生试验在线虫发病率比较高的地区,有8分地随机分成两块,每块各4分地,其中一块在种植前施用灭线灵,另一块为对照,按常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从D-D混剂中提纯二氯丙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环氧丙烷生产的副产物D-D混剂为原料通过蒸馏提纯二氯丙烯,蒸馏时,先控制蒸馏釜内温度到96℃,然后逐渐升温到113℃,再逐渐提高到136℃,从釜顶出来的二氯丙烷和盐酸经过回流回收,从蒸馏釜中间部位出来的二氯丙烯通过用水冷却得到82%二氯丙烯产品。

【技术特征摘要】
1.从D-D混剂中提纯二氯丙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环氧丙烷生产的副产物D-D混剂为原料通过蒸馏提纯二氯丙烯,蒸馏时,先控制蒸馏釜内温度到96℃,然后逐渐升温到113℃,再逐渐提高到136℃,从釜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英武
申请(专利权)人:崔英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