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进风箱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544449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04 11:20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进风箱结构,进风箱结构包括上壳体、下壳体、隔热板、风门和第一驱动件,上壳体的两端分别设有总进风口和总出风口,隔热板的上侧与上壳体连接形成连通总进风口和总出风口的第一通道,隔热板与下壳体连接形成连通总进风口和总出风口的第二通道,风门设置于上壳体和下壳体形成的腔体中,第一驱动件驱动风门关闭第一通道或第二通道,下壳体用于安装在车辆的机舱中。本技术的进风箱结构,机舱的热量可以通过下壳体传递至第二通道中,能够利用机舱传递来的热量实现对于通过第二通道进风的加热功能,而隔热板可以避免上壳体的第一通道受到机舱热量的影响,使得空调制冷以及制热时的能耗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空调,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进风箱结构


技术介绍

1、进风箱结构主要为车辆空调提供进风功能,现有的进风箱结构通常设置在距离发动机较近的位置,在制冷时可能会受到发动机产生的热量影响,导致制冷效率较低,在制热时又无法充分利用发动机的热量,导致制热能耗较高;同时,进风箱结构通常设置有排水管路,由于整体靠近发动机,机舱中的废气容易通过排水管路进入进风箱结构中,影响空调吹风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进风箱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下空调制冷效率较低、制热能耗较高以及进风箱结构排水易造成废气进入等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

2、本技术提供一种进风箱结构,包括上壳体、下壳体、隔热板、风门和第一驱动件,所述上壳体的两端分别设有总进风口和总出风口,所述隔热板的上侧与所述上壳体连接形成连通所述总进风口和所述总出风口的第一通道,所述隔热板与所述下壳体连接形成连通所述总进风口和所述总出风口的第二通道,所述风门设置于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形成的腔体中,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所述风门关闭所述第一通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进风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体、下壳体、隔热板、风门和第一驱动件,所述上壳体的两端分别设有总进风口和总出风口,所述隔热板的上侧与所述上壳体连接形成连通所述总进风口和所述总出风口的第一通道,所述隔热板与所述下壳体连接形成连通所述总进风口和所述总出风口的第二通道,所述风门设置于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形成的腔体中,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所述风门关闭所述第一通道或所述第二通道,所述下壳体用于安装在车辆的机舱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风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靠近所述总进风口的一端设有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通道靠近所述总出风口的一端设有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通道靠近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进风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体、下壳体、隔热板、风门和第一驱动件,所述上壳体的两端分别设有总进风口和总出风口,所述隔热板的上侧与所述上壳体连接形成连通所述总进风口和所述总出风口的第一通道,所述隔热板与所述下壳体连接形成连通所述总进风口和所述总出风口的第二通道,所述风门设置于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形成的腔体中,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所述风门关闭所述第一通道或所述第二通道,所述下壳体用于安装在车辆的机舱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风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靠近所述总进风口的一端设有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通道靠近所述总出风口的一端设有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通道靠近所述总进风口的一端设有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通道靠近所述总出风口的一端设有第二出风口,所述风门包括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所述第一风门和所述第二风门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隔热板,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一风门转动以关闭所述第一进风口或所述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二风门转动以关闭所述第一出风口或所述第二出风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风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板包括第一隔热层和安装结构,所述安装结构与所述第一隔热层贴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进风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门包括第一风门主体和贴合连接于所述第一风门主体上的第二隔热层,所述第二风门包括第二风门主体和贴合连接于所述第二风门主体上的第三隔热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宇航吴潇颖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