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减速器、电驱动总成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53480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03 23: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齿轮、减速器、电驱动总成及车辆,齿轮包括:轮缘,所述轮缘的外周壁设有沿其周向排布的啮合齿;中心部,所述中心部位于所述轮缘的径向内侧;轮辐,所述轮辐连接在所述轮缘和所述中心部之间,所述轮辐包括沿所述轮缘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腹板和多个第二腹板,在所述齿轮的宽度方向上,所述第一腹板和所述第二腹板分别位于所述轮缘的中心线的两侧。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的齿轮的轮辐在轮缘宽度方向上分布式支撑轮缘,能更好地保持齿轮的啮合程度,可降低齿轮的啮合错位量,使齿轮啮合时更平稳,从而降低齿轮啮合时的传递误差激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齿轮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齿轮、减速器、电驱动总成及车辆


技术介绍

1、相关技术中,新能源汽车的nvh性能是产品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nhv性能指noise(噪声)、vibration(振动)、harsh(声振粗糙度),但新能源汽车的电驱系统容易产生啸叫、拍频等nvh问题。现有技术中提高新能源汽车nvh性能的方案多有不足,减速器中具有输入齿轮和输出齿轮,由于常规的齿轮的轮辐整体位于轮缘齿宽的中间位置,在齿轮啮合过程中对啮合齿的支撑效果差,齿轮啮合错位量大,在机理上极其容易因转速差而诱发齿轮产生拍频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齿轮。根据本专利技术设计的齿轮的轮辐在轮缘宽度方向上分布式支撑轮缘,能更好地保持齿轮的啮合程度,可降低齿轮的啮合错位量,使齿轮啮合时更平稳,从而降低齿轮啮合时的传递误差激励。

2、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齿轮的减速器。

3、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减速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齿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腹板和所述第二腹板的数量和重量均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齿轮(100)的轴向方向上,所述第一腹板与所述轮缘(110)的中心线之间的间距为第一间距,所述第二腹板与所述轮缘(110)的中心线之间的间距为第二间距,所述第一间距和所述第二间距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齿轮(100)的周向方向上,相邻的所述第一腹板和所述第二腹板由共用的第一侧壁(133)相连接,所述第一侧壁(133)与相应的所述第一腹板的第一底壁(1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齿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腹板和所述第二腹板的数量和重量均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齿轮(100)的轴向方向上,所述第一腹板与所述轮缘(110)的中心线之间的间距为第一间距,所述第二腹板与所述轮缘(110)的中心线之间的间距为第二间距,所述第一间距和所述第二间距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齿轮(100)的周向方向上,相邻的所述第一腹板和所述第二腹板由共用的第一侧壁(133)相连接,所述第一侧壁(133)与相应的所述第一腹板的第一底壁(131)的连接处通过第一过渡面过渡连接,所述第一侧壁与相应的所述第二腹板的第二底壁(132)的连接处通过第二过渡面过渡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齿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腹板的第一底壁(131)和/或至少一个所述第二腹板的第二底壁(132)设有减重孔(134)。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齿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齿轮(100)的轴向方向上,所述轮缘(1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杨赵彤航彭杰田蜀东陈祥祯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