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废弃物生物快速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53066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有机废弃物生物快速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机体的底座连有反应釜,反应釜中心横置一根搅拌轴,搅拌轴上装有片式搅拌叶,反应釜的上盖连有抽气管,抽气管连接射流器,射流器分别连接注水管和大水罐,大水罐底部通过水管连接小水罐、截止阀和水泵,水泵连接注水管形成水路通路,大水罐连通小水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是:1、实现大规模产业代有机垃圾处理;2、可以根据不同处理物料的配方,以确保对不同配方物料达到同样的处理效果;3、单机可处理一次可处理10吨有机垃圾;4、可以在10小时内使有机垃圾完全发酵、腐熟;5、不致于某局部高温烧伤烧死微生物,同时有微生物自检测控制加热时间与温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处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有机废弃物生物快速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的积聚膨胀,以 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居民生活废弃物与农业生产废弃物的排放量逐渐增多,导致环境 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目前我国大部份地区的有机垃圾处理仍是采用不科学、不环保的处 理。如90%的厨余垃圾被卖给养殖户喂猪,或是非法提取泔水油,致使病原体的滋生、繁衍 危害人们的健康。80%以上的养殖业粪便直接排放,造成水资源的污染,同时造成大量有机 营养物质的浪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垃圾处理技术一直在不断的推陈出新,除填埋技术、 焚烧技术、自然堆肥发酵技术之后,新的生物处理技术近二十年来得以突破,为有机垃圾处 理带来新领域。生物技术能更加彻底的处理有机垃圾,回收有机质,实现消除污染、资源回 用的最佳效果。如美国将屠宰场内的家畜内脏通过生物技术处理后变成生物燃油;日本将 有机垃圾通过生物技术处理后变成饲料添加剂;生物处理有机垃圾显示治理污染、变废为 宝的显著效益,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不少国家与地区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 研究开发有机垃圾生物处理技术。今天,有机垃圾的生物处理技术进入了新的领域,正向追 求处理更彻底、有机质分解更充分、处理工艺更快更清洁、处理规模产业化方向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有机废弃物生物快速处理装置,该装置通过循环式 油加热方式、倾斜式片式搅拌叶、射流负压排气方式和微电脑控制,实现机器安全自动化控 制,并针对不同的处理物料配方设定不同的工艺流程,使有机垃圾发酵、腐熟能同时完成, 处理余物可直接用于植物与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有机或生物有机肥,而无需再进行长时间的 腐热。 本专利技术是这样来实现的,它包括机体、反应釜、搅拌轴、片式搅拌叶、抽气管、射流器、注水管、大水罐、小水罐、截止阀、水泵、排气管、放水管、加热腔、回油管、油罐、油泵、保温层、出料管、微电脑控制器、进料斗、维修口,其特征是机体的底座连有反应釜,反应釜中心横置一根搅拌轴,搅拌轴上装有片式搅拌叶,反应釜的上盖连有抽气管,抽气管连接射流器,射流器分别连接注水管和大水罐,大水罐底部通过水管连接小水罐、截止阀和水泵,水泵连接注水管形成水路通路,大水罐连通小水罐,大水罐顶端连行进水管和排气管,小水罐侧壁连有放水管,反应釜圆柱表面设有加热腔,加热腔上部连接回油管,回油管连接油罐,油罐下部通过油泵连接加热腔的下端,加热腔外层设有保温层,反应釜侧壁连有出料管,机体上设有微电脑控制箱,机体上端通过截止阀连接进料斗,机体上端开有维修口 。 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油罐内连有电加热管。 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片式搅拌叶和搅拌轴的轴心线成倾斜角度,倾斜角度分正反两个方 向,并成对配置。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是1、实现参数化自动化控制,处理量大、速度快、节能、操作直 观便捷,产出物为高品质有机质料,无需再进行腐热,可直接施放于农作物与植物做有机肥 料,并能实现大规模产业代有机垃圾处理;2、可以根据不同处理物料的配方,通过设定反应 釜温湿度、油罐温度、传送机运行时间、搅拌正反转时间、搅拌换向延时时间、进出料时间等 参数的组合,形成不同模式的处理流程,以确保对不同配方物料达到同样的处理效果;3、不 仪单机可处理一次可处理10吨有机垃圾,并可以通过配置机器的数量大规模处理垃圾;4、 可以在10小时内使有机垃圾完全发酵、腐熟,产出物可直接作为农作物与植物生长所需的 有机肥料施用,无需要再进行长时间腐熟;5、通过利用导热油的热快速传递性,以及油的存 能特性,以及油的散热均匀性,使热能快速传递,均匀传导,不致于某局部高温烧伤烧死微 生物,同时有微生物自检测控制加热时间与温度。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侧视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剖视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水循环系统的剖视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加热系统的剖视图。 在图中,1、机体 2、反应釜 3、搅拌轴 4、片式搅拌叶 5、抽气管 6、射流器 7、注水管 8、大水罐9、小水罐 10、截止阀 11、水泵 12、排气管 13、放水管 14、加 热腔15、回油管16、油罐17、油泵18、保温层19、出料管20、微电脑控制器21、 进料斗 22、维修口 23、进水管24、电加热管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是这样来实现的,它包括机体1、反应釜2、搅拌 轴3、片式搅拌叶4、抽气管5、射流器6、注水管7、大水罐8、小水罐9、截止阀10、水泵11、排 气管12、放水管13、加热腔14、回油管15、油罐16、油泵17、保温层18、出料管19、微电脑控 制器20、进料斗21、维修口 22,其特征是机体1的底座连有反应釜2,反应釜2中心横置一 根搅拌轴3,搅拌轴3上装有片式搅拌叶4,反应釜2的上盖连有抽气管5,抽气管5连接射 流器6,射流器6分别连接注水管7和大水罐8,大水罐8底部通过水管连接小水罐9、截止 阀10和水泵11,水泵11连接注水管7形成水路通路,大水罐8连通小水罐9,大水罐8顶 端连有进水管23和排气管12,小水罐9侧壁连有放水管13,反应釜2圆柱表面设有加热腔 14,加热腔14上部连接回油管15,回油管15连接油罐16,油罐16下部通过油泵17连接加 热腔14的下端,加热腔14外层设有保温层18,反应釜2侧壁连有出料管19,机体1上设有 微电脑控制箱20,机体1上端通过截止阀连接进料斗21,机体1上端开有维修口 22,油罐 16内连有电加热管24。 使用时,打开微电脑控制箱,进入操作界面,通过身份验证,液晶屏上显示机器展 开动画,操作员根据处理物料配方先择运行模式。机器开始自动运行。其工艺流程如下 首先输送机运行,进料截止阀开启,物料与微生物菌投入反应釜内,物料投入到一 定量时,减速电机启动,通过主动链轮、链条、从动链轮带动搅拌轴和搅拌叶旋转将反应釜 中的物料搅拌均匀,随后输送机(停止运转,进料截止阀关闭。 随及油泵启动,导热油在油罐_输油管_油泵_进油管_加热腔_回油管_油罐 的闭合回路中循环流动,油路运行1分钟后,油罐内的全部加热管接通开始加热。1小时后 (不同模式时间不同)油物料油温达到设定上限值时(通常为130度),微电脑控制系统关 闭部份加热管,3小时后物料温度过到设定上限值时(通常为80-90度),关闭全部加热管 停止继续加热。处理过程中,当油温、反应釜中物料温度降至设定低限值时,加热管部份接 通进行加热补温。 机器整个运行过程中,微电脑自动控制减速电机的开停与正反向时间,以使搅拌 叶产生正向、反向旋转,搅拌叶不同的倾斜角度,致使物料在反应釜中沿搅拌轴轴向产生左 右方向的流动,使物料搅拌和加热更加充分均匀。 处理过程中反应釜中的有机垃圾物料在发酵、腐熟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有蒸气,反 应釜中产生一定的气压,当反应釜中和抽气管管口湿度、反应釜中的气压达到设定值上限 时,水泵启动,截止阀打开,水循环系统开始运行。水在大水罐、小水罐_水管_截止阀_水 泵_注水管_射流器_大水罐 一 小水罐中循环流动,水的注射流动产生负压,吸带抽气管 中的气体通向大水罐,达到反应釜中的抽气效果。同时由于注水管中的水与抽气管中的气 体混合进入水水罐中,从而使发酵气体受到净水的浴淋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有机废弃物生物快速处理装置,它包括机体、反应釜、搅拌轴、片式搅拌叶、抽气管、射流器、注水管、大水罐、小水罐、截止阀、水泵、排气管、放水管、加热腔、回油管、油罐、油泵、保温层、出料管、微电脑控制器、进料斗、维修口,其特征是机体的底座连有反应釜,反应釜中心横置一根搅拌轴,搅拌轴上装有片式搅拌叶,反应釜的上盖连有抽气管,抽气管连接射流器,射流器分别连接注水管和大水罐,大水罐底部通过水管连接小水罐、截止阀和水泵,水泵连接注水管形成水路通路,大水罐连通小水罐,大水罐顶端连有进水管和排气管,小水罐侧壁连有放水管,反应釜圆柱表面设有加热腔,加热腔上部连接回油管,回油管连接油罐,油罐下部通过油泵连接加热腔的下端,加热腔外层设有保温层,反应釜侧壁连有出料管,机体上设有微电脑控制箱,机体上端通过截止阀连接进料斗,机体上端开有维修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有机废弃物生物快速处理装置,它包括机体、反应釜、搅拌轴、片式搅拌叶、抽气管、射流器、注水管、大水罐、小水罐、截止阀、水泵、排气管、放水管、加热腔、回油管、油罐、油泵、保温层、出料管、微电脑控制器、进料斗、维修口,其特征是机体的底座连有反应釜,反应釜中心横置一根搅拌轴,搅拌轴上装有片式搅拌叶,反应釜的上盖连有抽气管,抽气管连接射流器,射流器分别连接注水管和大水罐,大水罐底部通过水管连接小水罐、截止阀和水泵,水泵连接注水管形成水路通路,大水罐连通小水罐,大水罐顶端连有进水管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元本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省一元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6[中国|江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