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铰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53011 阅读:2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钻铰刀,具有圆柱形的刀具本体,本体的后端部形成刀柄、前端部形成切削部,切削部的前端具有锥形钻尖,切削部的外圆周表面上沿本体的轴线方向开设有至少两条排料槽,排料槽的面向刀具旋转方向的一个侧面形成主前刀面,主前刀面与本体的外圆周表面之间的交接处形成主切削刃;主前刀面与钻尖的外表面的交接处形成副切削刃,主前刀面上在靠近钻尖的一侧开设有沿副切削刃方向延伸的断屑槽,断屑槽的表面形成副前刀面,该副前刀面所形成的切削前角为正角。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切削屑容易卷取并折断,不会影响正常加工;另外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显著提升加工效率和被加工表面的光洁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数控机床上加工孔的金属切削刀具,特别涉及一种既可以钻孔又可以铰孔的钻铰刀
技术介绍
在机械加工领域中,通常,对于加工精度要求较高的内孔的加工,都是通过钻孔和 铰孔或镗孔两个步骤完成的,加工效率较低,而且需要更换刀具,重新装夹刀具的过程中有 可能导致误差增大,影响孔的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同时实现钻孔和铰孔加工的钻铰刀。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钻铰刀,具有圆柱形的刀具本体,所述的本体的后端部形成刀柄、前端部形成切削部,所述的切削部的前端具有锥形钻尖,所述的切削部的外圆周表面上沿所述的本体的轴线方向开设有至少两条排料槽,所述的排料槽的面向刀具旋转方向的一个侧面形成主前刀面,所述的主前刀面与所述的本体的外圆周表面之间的交接处形成主切削刃;所述的主前刀面与所述的钻尖的外表面的交接处形成副切削刃,所述的主前刀面上在靠近所述的钻尖的一侧开设有沿所述的副切削刃方向延伸的断屑槽,所述的断屑槽的表面形成副前刀面,该副前刀面所形成的切削前角为正角。 优选地,所述的钻铰刀的锋角a为120度。 优选地,所述的切削部包括轴心线相重合的第一切削部和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钻铰刀,具有圆柱形的刀具本体,所述的本体的后端部形成刀柄、前端部形成切削部,其特征是:所述的切削部的前端具有锥形钻尖,所述的切削部的外圆周表面上沿所述的本体的轴线方向开设有至少两条排料槽,所述的排料槽的面向刀具旋转方向的一个侧面形成主前刀面,所述的主前刀面与所述的本体的外圆周表面之间的交接处形成主切削刃;所述的主前刀面与所述的钻尖的外表面的交接处形成副切削刃,所述的主前刀面上在靠近所述的钻尖的一侧开设有沿所述的副切削刃方向延伸的断屑槽,所述的断屑槽的表面形成副前刀面,该副前刀面所形成的切削前角为正角。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钻铰刀,具有圆柱形的刀具本体,所述的本体的后端部形成刀柄、前端部形成切削部,其特征是所述的切削部的前端具有锥形钻尖,所述的切削部的外圆周表面上沿所述的本体的轴线方向开设有至少两条排料槽,所述的排料槽的面向刀具旋转方向的一个侧面形成主前刀面,所述的主前刀面与所述的本体的外圆周表面之间的交接处形成主切削刃;所述的主前刀面与所述的钻尖的外表面的交接处形成副切削刃,所述的主前刀面上在靠近所述的钻尖的一侧开设有沿所述的副切削刃方向延伸的断屑槽,所述的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瑞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富莱克精密工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