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嘉兴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可控释放银离子的抗菌多孔陶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152744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03 23: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控释放银离子的抗菌多孔陶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陶瓷材料领域,该抗菌多孔陶瓷材料由质量比为1:4‑18:0.3‑3的抗菌剂、陶料和粘结料制备得到;其中,抗菌剂的制备方法为:将氢氧化铝加入到可溶性银盐溶液中,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将混合物在300‑350℃加热2‑3h,得到所述的抗菌剂;同时陶料和粘结料采用特定的组分复配得到。该抗菌多孔陶瓷材料具有良好的孔隙结构,能有效调控抗菌成分银元素从中持续有效溶出,且具有一定的强度、耐水性,能够发挥恒定有效的抗菌、杀菌和抑制藻类生长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陶瓷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控释放银离子的抗菌多孔陶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1、银具有抗菌能力强、持久性好、抗菌谱广、安全性高的优点,其作为一种长效的抗菌材料,在医学领域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常见的银抗菌剂包括纳米银抗菌剂、银离子抗菌剂等,如公开号为cn106513704a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可控释放银离子的纳米银及其制备的抗菌剂,如公开号为cn103222477a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银离子无机抗菌剂。银在抗菌剂体系中的分散、润湿性等对其抗菌效果影响非常大,且进入环境中的银离子或纳米银若未有效控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将会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2、现有技术中,为了实现银离子的可控释放,控制其在环境中的释放浓度并且保证其杀菌效果,有研究者尝试采用还原性石墨烯层(rgo)对纳米银颗粒进行保护(cn117106197a),在还原性石墨烯层的保护作用下,银离子的释放得到了一定地控制,然而,还原性石墨烯层对纳米银颗粒不能形成完全的保护,只能在短时间内保持有效的杀菌浓度,导致纳米银颗粒更换频繁。</p>

3、公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菌多孔陶瓷材料,其特征在于,由质量比为1:4-18:0.3-3的抗菌剂、陶料和粘结料制备得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多孔陶瓷材料,其特征在于,可溶性银盐溶液中,可溶性银盐与水的质量比为1:1.0-2.2;可溶性银盐与氢氧化铝的质量比为1:8.5-12.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多孔陶瓷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溶性银盐为硝酸银或醋酸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多孔陶瓷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菌剂、陶料和粘结料的粒径均≤300目。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抗菌多孔陶瓷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多孔陶瓷材料,其特征在于,由质量比为1:4-18:0.3-3的抗菌剂、陶料和粘结料制备得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多孔陶瓷材料,其特征在于,可溶性银盐溶液中,可溶性银盐与水的质量比为1:1.0-2.2;可溶性银盐与氢氧化铝的质量比为1:8.5-12.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多孔陶瓷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溶性银盐为硝酸银或醋酸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多孔陶瓷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菌剂、陶料和粘结料的粒径均≤300目。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抗菌多孔陶瓷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分别制备抗菌剂、陶料和粘结料,再将质量比为1:4-18:0.3-3的抗菌剂、陶料和粘结料混合均匀得到复合粉体,将复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保积庆邹官文郝璐瑜国昊国嘉薛良宝马超何欢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