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压器降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52640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03 23: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变压器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变压器降温装置,包括承载机构、壳体机构、驱动总成、升降机构和降温系统,承载机构中的安装平台和支撑板与固定管固定连接在,壳体机构中的通风网罩内部设置有夹层,通风网罩表面设置有开口,开口内设置有伸缩网孔板,降温系统嵌入在夹层内,升降机构中的固定环活动套设在夹层内,固定环表面设置有穿线孔,升降杆表面设置有齿槽,固定架表面设置有通风口,通风板表面设置有散热扇,驱动总成与齿环和齿槽传动连接,不仅具备降温效率高和散热均匀的特点,还具备便于拆装或维修变压器的特点,能够更好的保证变压器的高效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变压器,具体是涉及一种变压器降温装置


技术介绍

1、公开号cn112614658b公开了一种变压器降温装置,包括风机和增流组件,本专利技术中风机前端通过螺丝栓接有增流组件,增流组件的圆心处插入有扩散组件,扩散组件包括调节管和扩散罩,调节管置于扩散罩的后侧,且调节管和扩散罩呈前后连接状;扩散罩呈喇叭状,扩散罩的表面以环形分布状等分切割有四处槽位,基于扩散罩为曲面形态,进而在气流吹拂过程中,经由曲面过渡,来对气流进行扩散处理,扩散处理后,风机的吹拂范围得到大幅度增加,使得变压器在散热过程中,能够接触更多的鼓吹气流,进而达到更快更好的散热效果。

2、以上技术方案一方面并不能够使空气完全与变压器表面均匀接触,另一方面无法根据变压器的运行状态控制降温效率,并且也不方便对变压器进行拆装维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压器降温装置,旨在解决当前使用现有的一种变压器降温装置存在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变压器降温装置,包括承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压器降温装置,包括承载机构(1)、壳体机构(2)、驱动总成(3)、升降机构(4)和降温系统(5),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机构(1)包括安装平台(11)、固定管(12)和支撑板(17),所述安装平台(11)固定连接在固定管(12)顶部,所述支撑板(17)固定套设在固定管(12)表面,所述安装平台(11)表面固定安装有变压器(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压器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总成(3)包括驱动马达(31)、蜗杆(32)、驱动齿轮(33)、蜗轮(34)、第一转轴(341)、第一同步轮(342)、同步带(35)、第二同步轮(36)、第二转轴(361)、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压器降温装置,包括承载机构(1)、壳体机构(2)、驱动总成(3)、升降机构(4)和降温系统(5),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机构(1)包括安装平台(11)、固定管(12)和支撑板(17),所述安装平台(11)固定连接在固定管(12)顶部,所述支撑板(17)固定套设在固定管(12)表面,所述安装平台(11)表面固定安装有变压器(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压器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总成(3)包括驱动马达(31)、蜗杆(32)、驱动齿轮(33)、蜗轮(34)、第一转轴(341)、第一同步轮(342)、同步带(35)、第二同步轮(36)、第二转轴(361)、限位筋(3611)和传动齿轮(362),所述驱动马达(31)固定连接在安装平台(11)下表面,所述蜗杆(32)固定连接在驱动马达(31)和驱动齿轮(33)之间,所述蜗轮(34)和第一同步轮(342)均固定连接在第一转轴(341)表面,所述蜗杆(32)与蜗轮(34)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同步轮(36)固定连接在第二转轴(361)表面,所述第二转轴(361)表面设置有限位筋(3611),所述传动齿轮(362)活动套设在第二转轴(361)和限位筋(3611)表面,所述同步带(35)连接在第一同步轮(342)和第二同步轮(36)之间,所述齿环(22)与驱动齿轮(33)传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变压器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总成(3)还包括磁铁圈(363)、电磁铁(37)、第三支架(38)和复位弹簧(39),所述传动齿轮(362)表面设置有磁铁圈(363),所述电磁铁(37)固定连接在第三支架(38)表面,所述承载机构(1)还包括第一支架(18),所述第一转轴(341)安装在第一支架(18)表面,所述第二转轴(361)安装在第三支架(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雷李振勇朱利宋伟房鑫朱波龙王运良崔琦张伟袁爽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乐陵市供电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