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星地微光主动成像探测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52510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03 22: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星地微光主动成像探测体系,包括星地主动照明载荷和微光相机;星地主动照明载荷设置在太阳同步轨道晨昏线附近,可全天时收集太阳光能量并将收集的能量转化为对地定向定点扫描的照明光源;微光相机位于任一地球轨道上对地成像,其星下点扫描区域与星地主动照明载荷的照明区域一致;基于星地主动照明载荷提供的照明光源,可实现微光相机在弱光照环境下对地实现区域高性能成像探测。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太阳同步轨道晨昏线附近设置星地主动照明载荷,将向阳区太阳光引入背阴区补光照明,实现微光相机在夜晚、晨昏等弱光照环境下对地实现区域定向高信噪比扫描探测成像或定点区域凝视成像,可广泛应用于夜晚突发灾害区域应急照明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微光遥感,尤其是涉及一种星地微光主动成像探测体系


技术介绍

1、夜晚、晨昏等微弱光照环境占了全天时的一半以上,是突袭、突发灾害(林火、滑坡)等应急事件多发且容易失控时段,具有隐蔽性、复杂性、难以发现和防范的特点。可见和中长波红外难以实现精细观测,对弱光环境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指导精度较低,甚至带来误导、误判以至于错过最佳应对时机的恶劣影响。微光遥感技术是在夜晚、晨昏等微弱光照环境下,对地物进行光电探测识别的技术,该技术填补了传统遥感探测在晨昏和夜间无法高效探测的短板,因此,成为各国争相研究的热点。

2、研究表明夜晚满月无云下最大地面辐亮度为6.5e-4w/m2/sr/μm,为白天地面对应谱段辐射亮度的10-6倍,此时,为实现可见相机空间分辨率1.0m@526km、信噪比大于10以上高效探测,理论计算光学系统口径需要达到4.0m以上,为兼顾不同光照下高效探测,存在载荷光学口径、包络重量、功耗大、研发成本极高的现状。

3、除增大光学口径来增大相机对目标的集光能力外,国外在高量子效率探测器、激光辅助主动照明等方面展开了研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星地微光主动成像探测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星地主动照明载荷(1)和微光相机(2);所述的星地主动照明载荷(1)设置在太阳同步轨道晨昏线附近,全天时收集太阳光能量并将收集的能量转化为对地定向定点扫描的照明光源;所述微光相机(2)位于任一地球轨道上对地成像,其星下点扫描区域与星地主动照明载荷(1)的照明区域一致;基于星地主动照明载荷(1)提供的照明光源,实现微光相机(2)在弱光照环境下对地实现区域高性能成像探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星地微光主动成像探测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星地主动照明载荷(1)采用中间一次成像离轴两反结构,其包括第一反射镜(1-1)、第二反射镜(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星地微光主动成像探测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星地主动照明载荷(1)和微光相机(2);所述的星地主动照明载荷(1)设置在太阳同步轨道晨昏线附近,全天时收集太阳光能量并将收集的能量转化为对地定向定点扫描的照明光源;所述微光相机(2)位于任一地球轨道上对地成像,其星下点扫描区域与星地主动照明载荷(1)的照明区域一致;基于星地主动照明载荷(1)提供的照明光源,实现微光相机(2)在弱光照环境下对地实现区域高性能成像探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星地微光主动成像探测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星地主动照明载荷(1)采用中间一次成像离轴两反结构,其包括第一反射镜(1-1)、第二反射镜(1-2)和双面扫描镜(1-3);所述的第一反射镜(1-1)采用大口径设计,全天时正对太阳光收集能量,将收集的能量经第二反射镜(1-2)整形后,经双面扫描镜(1-3)转化为对地定向定点扫描的照明光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星地微光主动成像探测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反射镜(1-2)的镜面为旋转对称铝基碳化硅反射镜,其镜面直径为有效通光区的2倍以上,且镜面外圆周区域设置有一个通光区域缺口(0),用于规避太阳光全天时工作造成的高温损伤。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星地微光主动成像探测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反射镜(1-2)连接旋转电机(1-4),其镜面旋转对称轴与旋转电机(1-4)的旋转轴共线相连,通过旋转电机(1-4)实现第二反射镜(1-2)的360度旋转,用于将镜面吸收热量进行匀化增大散热面。

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银年张宗存马超孙德新贾晓伟康怀镕陈倩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