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颗粒增强铝基复材锻件变形均匀性控制的锻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51283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30 14: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锻压成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颗粒增强铝基复材锻件变形均匀性控制的锻造方法,其包括步骤:利用超塑成形理论中的表征变形均匀性的最大m值方法,确定优化后的等温模锻温度及应变速率;依据应变速率,确定每道次下的压机速度;在等温模锻温度下,依据压机速度将颗粒增强铝基复材坯锭经多道次墩粗后获得饼坯;将饼坯放置于模具凹模上,在等温模锻温度下,依据压机速度并利用模具凸模对饼坯施力进行模锻,得到颗粒增强铝基复材锻件。该颗粒增强铝基复材锻件变形均匀性控制的锻造方法的目的是解决传统的盘类模锻方法导致增强相颗粒在变形过程中分布不均匀而导致性能下降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锻压成型,具体涉及一种颗粒增强铝基复材锻件变形均匀性控制的锻造方法


技术介绍

1、铝基复材具有更高的比强度、比刚度、耐磨性、抗疲劳性能,近年来在航空、航天上应用广泛。锻件是铝基复材应用的主要结构形式,目前应用中以盘类件为主。因铝基复材塑性通常较低,等温模锻是该类材料锻造的主要工艺方法。等温锻造是将模具和坯料保持在相同的恒定温度下模锻成型的工艺方法。该技术以其成形高精度、小吨位设备可锻造大工件,材料利用率高、机械加工余量小等显著优点,被广泛应用在形状复杂、薄壁难成型,且锻造尺寸大、精度高、组织均匀性能要求严的航空发动机涡轮盘及整体梁框类等重要装备上。

2、与铝合金相比,颗粒增强相增加了材料流动控制的变量,如影响基体再结晶、颗粒分布不均等,这些因素与铝基复材性能直接相关。因此,均匀的锻件组织及颗粒分布是锻造工艺设计中重点考虑的。以盘类件为例传统的锻造方法,在制坯后,坯料放置于模具中心,在压力作用下材料向四周流动进行填充。这类方法对于均质材料更为有效,但对于铝基复材通常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颗粒增强相随基体从中心流向四周边缘的过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颗粒增强铝基复材锻件变形均匀性控制的锻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颗粒增强铝基复材锻件变形均匀性控制的锻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超塑成形理论中的表征变形均匀性的最大m值方法,确定优化后的等温模锻温度及应变速率,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颗粒增强铝基复材锻件变形均匀性控制的锻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据所述应变速率,确定每道次下的压机速度,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颗粒增强铝基复材锻件变形均匀性控制的锻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凹腔的最大外切圆直径为Dw;其中,DB≥...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颗粒增强铝基复材锻件变形均匀性控制的锻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颗粒增强铝基复材锻件变形均匀性控制的锻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超塑成形理论中的表征变形均匀性的最大m值方法,确定优化后的等温模锻温度及应变速率,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颗粒增强铝基复材锻件变形均匀性控制的锻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据所述应变速率,确定每道次下的压机速度,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颗粒增强铝基复材锻件变形均匀性控制的锻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凹腔的最大外切圆直径为dw;其中,db≥dw(1+5~10%),5%≤hb/db≤3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颗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曲海涛曾元松刘宝胜潘冉郭楠李智勇吴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