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类三甲川吡啶菁染料、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149705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30 14: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类三甲川吡啶菁染料、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通过调控含氮杂环的结构,可获得一系列结合DNA后紫外吸收和荧光发射在红光区的染料分子,光谱可调,合成方便;特异性结合DNA,荧光量子产率高,亮度大;细胞通透性好,可染色细胞核,染色速度快,背景干扰小,无需重复洗涤。可应用于基于细胞核染色的荧光成像、标记和示踪、血细胞分析、临床医疗诊断、免疫分析检测领域,从而为核酸研究和临床检测提供了一种更为灵敏、安全且经济高效的新型染料方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精细化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类三甲川吡啶菁染料、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1、dna标记荧光染料在凝胶电泳、定量pcr、流式细胞术、细胞核的成像和示踪以及血细胞分析等生物医学领域到广泛应用。商品化的dna染料主要有菲啶类(eb、pi)、吖啶类(ao)、咪唑类(hoechst、dapi)和花菁类(cy、toto、syto)等。对于细胞核标记染料来说,dna特异性蓝色荧光染料dapi和hoechst 33342由于使用简单和成本低的优点,仍然是许多应用的首选。但需要紫外激光器,由于高能激发,紫外线可以引起dna损伤和细胞死亡。近些年来,长波长(优选在红/近红外(nir)区域)发射的荧光染料需求量很大,它们与短波长荧光染料相比具有更少的自发荧光干扰和更深的组织成像深度。并且较长波长的激发光可减少染料的光漂白和生物样品的光损伤。

2、目前,已经商业化的红色dna染料被国外垄断,产品较少且价格昂贵(sytotm deepred)。因此,需要开发红/近红外区域发射的dna标记荧光染料实现国产化替代。而构建红色dna标记荧光染料常用的策略是将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类三甲川吡啶菁染料,其特征在于,具有通式I的结构:

2.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甲川吡啶菁染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催化剂选自对甲苯磺酸、乙酸钠或者乙酸酐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催化剂与式Ⅳ所示的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1-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碱为三乙胺、二乙胺、吡啶、二甲氨基吡啶或者N,N-二异丙基乙胺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碱与式Ⅳ所示的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1-3。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式Ⅳ所示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类三甲川吡啶菁染料,其特征在于,具有通式i的结构:

2.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甲川吡啶菁染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催化剂选自对甲苯磺酸、乙酸钠或者乙酸酐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催化剂与式ⅳ所示的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1-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碱为三乙胺、二乙胺、吡啶、二甲氨基吡啶或者n,n-二异丙基乙胺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碱与式ⅳ所示的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1-3。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式ⅳ所示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甲川吡啶菁染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反应溶剂为二氯甲烷、甲醇或者吡啶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第二反应溶剂为甲醇、乙醇、乙腈或者甲苯中的至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江莉李子鹏张长玉彭孝军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