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长安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可穿戴康复机械臂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49381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30 14: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穿戴康复机械臂及其使用方法,包括躯干织衣部;躯干织衣部穿戴在患者身上,大臂织衣部穿戴在上肢大臂上,小臂织衣部穿戴在上肢小臂上;驱动控制箱安装在躯干织衣部的后背外侧,驱动控制箱内设置四组驱动模块;第一钢丝的第一端与第一组驱动模块的输出端相连,第二端与大臂织衣部的下端一侧相连;第二钢丝的第一端与第二组驱动模块的输出端相连,第二端与大臂织衣部的下端另一侧相连;第三钢丝的第一端与第三组驱动模块的输出端相连,第二端与小臂织衣部的中部一侧相连;第四钢丝的第一端与第四组驱动模块的输出端相连,第二端与小臂织衣部的中部另一侧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总体质量及体积较小,能够自由配带避免受康复训练场所的限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臂,特别涉及一种可穿戴康复机械臂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康复机器人系统的应用为研究上肢偏瘫患者的康复训练开辟了新的有效途径,受到了广泛关注;相比传统的手动理疗和物理治疗,康复机器人系统具有更精细、更个性化、更系统化的优势,能够针对患者的不同运动能力和康复需求进行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根据神经可塑性理论,当上肢运动功能损伤后,其周围神经系统、脑干和大脑皮层等系统会发生机能重组,从而使损伤的上肢运动功能得到恢复;针对上述理论,利用康复机器人系统提供多种可控制的运动模式,以触发神经可塑性机制,使损伤的上肢得到更好的康复恢复。

2、目前,基于人机交互技术的上肢康复辅助机器人已被研发制造,其可以辅助由于神经损伤,例如脑卒中、脑外伤等造成的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根据患者自身康复进展和运动能力调整康复训练方案,并且可以统计和分析患者的康复数据,通过机器学习算法进行训练模式的优化,以提高康复效果和减少康复时间;但现有的上肢康复辅助机器人的结构复杂,总体质量体积过大,仅适用于固定康复场所进行康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穿戴康复机械臂,其特征在于,包括躯干织衣部(1)、大臂织衣部(3)、小臂织衣部(4)、驱动控制箱(5)、第一钢丝(6)、第二钢丝(7)、第三钢丝(8)及第四钢丝(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穿戴康复机械臂,其特征在于,所述躯干织衣部(1)的肩带部位设置有第一转向轴承(101)、第二转向轴承(102)、第三转向轴承(103)及第四转向轴承(104);所述第一钢丝(6)绕设在所述第一转向轴承(101)上,所述第二钢丝(7)绕设在所述第二转向轴承(102)上,第三钢丝(8)绕设在所述第三转向轴承(103)上,所述第四钢丝(8)绕设在所述第四转向轴承(104)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穿戴康复机械臂,其特征在于,包括躯干织衣部(1)、大臂织衣部(3)、小臂织衣部(4)、驱动控制箱(5)、第一钢丝(6)、第二钢丝(7)、第三钢丝(8)及第四钢丝(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穿戴康复机械臂,其特征在于,所述躯干织衣部(1)的肩带部位设置有第一转向轴承(101)、第二转向轴承(102)、第三转向轴承(103)及第四转向轴承(104);所述第一钢丝(6)绕设在所述第一转向轴承(101)上,所述第二钢丝(7)绕设在所述第二转向轴承(102)上,第三钢丝(8)绕设在所述第三转向轴承(103)上,所述第四钢丝(8)绕设在所述第四转向轴承(104)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穿戴康复机械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向轴承(101)、所述第二转向轴承(102)、所述第三转向轴承(103)及所述第四转向轴承(104)均采用u型轴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穿戴康复机械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肩部织衣部(2);所述肩部织衣部(2)佩戴在患者肩部,置于所述躯干织衣部(1)与所述大臂织衣部(3)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穿戴康复机械臂,其特征在于,所述肩部织衣部(2)的外侧还设置有第一引导机构(203);所述第一钢丝(6)的第二端贯穿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延靳学桐李青霖丁文倩张昂
申请(专利权)人:长安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