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虚拟现实应用,具体涉及基于三维模型的数据可视化方法及其装置。
技术介绍
1、随着互联网、可视化等技术的发展,三维模型的数据可视化可以更高效、准确、直观模拟特定应用场景,利于准确高效分析和学习。
2、例如中国专利cn106683183b一种建设工程模型在线三维可视化方法,属于建设工程领域。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利用建设工程设计成果开展基于高精度地形的三维模拟,其次,将建设工程三维模型的空间数据转换成高精度数字高程模型,并与低精度数字高程模型数据进行融合;然后,将建设工程三维模型的相关纹理与公开获取的大范围影像数据进行镶嵌;最后,基于融合后的数字高程模型和镶嵌后的影像,叠加融合得到可视化的建设工程模型。本专利技术使用高精度数据资源,对建设工程三维模型进行构建;以互联网可获取的地理信息为本底,与建设工程三维模型进行融合,并将融合后的数据资源展示给公众,从而有效解决了资源利用和保密政策之间的矛盾,将极大促进地理信息资源的服务能力;
3、例如中国专利cn219758668u一种透明oled全息展示柜,包括展示组
...【技术保护点】
1.基于三维模型的数据可视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三维模型的数据可视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展示场景数据分为自然场景数据和人造场景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三维模型的数据可视化方法,其特征在于,自然场景数据获取的具体方式为无人机和全景摄像头配合在设定的点位进行数据采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三维模型的数据可视化方法,其特征在于,人造场景数据获取的具体方式为在设计图纸上进行对应位置数据采集。
5.一种用于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三维模型的数据可视化方法的可视化装置,包括箱体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三维模型的数据可视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三维模型的数据可视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展示场景数据分为自然场景数据和人造场景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三维模型的数据可视化方法,其特征在于,自然场景数据获取的具体方式为无人机和全景摄像头配合在设定的点位进行数据采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三维模型的数据可视化方法,其特征在于,人造场景数据获取的具体方式为在设计图纸上进行对应位置数据采集。
5.一种用于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三维模型的数据可视化方法的可视化装置,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视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调节式防尘组件(2)包括支撑板(21)、环形折叠罩(22)、环形板(23)、第一电机(24)、第一锥齿轮(25)、第二锥齿轮(26)、第一螺纹杆(27)、顶板(28)和限位滑槽(29),箱体(1)顶部左右端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21),支撑板(21)内开设有限位滑槽(29),支撑板(21)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28),顶板(28)底部固定连接有环形折叠罩(22),环形折叠罩(22)底部固定连接有环形板(23),环形折叠罩(22)在限位滑槽(29)内活动,环形板(23)与限位滑槽(29)限位滑动连接,箱体(1)内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24),第一电机(24)驱动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锥齿轮(25),且第一锥齿轮(25)啮合连接有第二锥齿轮(26),第二锥齿轮(26)安装孔内安装有第一螺纹杆(27),且第一螺纹杆(27)位于一组限位滑槽(29)内,第一螺纹杆(27)与环形板(23)螺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视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转动驱动组件(5)包括第二连接筒(51)、第三电机(52)、齿圈(5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振克,陈昊,臧润泽,陈解决,郑晓勇,毛湘雲,杨响荣,王先权,潘丽娟,
申请(专利权)人:淮河能源淮南潘集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