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氟硅菊酯和毒死蜱的复合杀虫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48244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害虫化学防治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防治稻飞虱的含有氟硅菊酯和毒死蜱的复合杀虫剂。本发明专利技术含有氟硅菊酯和毒死蜱的复合杀虫剂,其有效成份为氟硅菊酯和毒死蜱,氟硅菊酯与毒死蜱在制剂中的重量比4∶1~1∶6。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复合杀虫剂是由上述有效成份与常规的助剂混配而成的乳油,或可湿性粉剂,或水乳剂,或微乳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复合杀虫剂与常规稻飞虱杀虫剂相比,可显著提高防治效果;可替代高毒农药,减少用药量、降低环境污染和农产品的残留;可延缓稻飞虱对单一杀虫剂的抗药性;兼有杀虫速度快、持效期长的优点,与单一药剂相比,可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害虫化学防治
,涉及一种用于防治稻飞虱的含有氟硅菊酯(silafluofen)和毒死蜱(chlorpyrifos)的复合杀虫剂。
技术介绍
稻飞虱(包括褐飞虱、灰飞虱、白背飞虱)是一种迁飞能力很强(灰飞虱除外)、繁殖速度极快的水稻害虫,为害水稻致使稻丛基部黑褐色,抽穗不正常,千粒重减轻,严重时全株枯萎,造成水稻大幅度减产,而且还可以传播病毒引起条纹叶枯病,是水稻主要防治的害虫之一。长期以来,水稻稻飞虱的防治主要依赖吡虫啉、有机磷及其复配剂,其中高毒有机磷农药已禁止使用,由于长期单一连续使用吡虫啉,褐飞虱、灰飞虱对吡虫啉已产生明显的抗药性,防治效果急剧下降,尤其在大发生的情况下,吡虫啉亩用量(有效含量)提高到3~4克,防治效果仅30~40%,给水稻生产带来严重的损失。防治水稻纵卷叶螟和螟虫使用的有机磷类农药对稻飞虱刺激增长,农民不合理使用农药,杀伤稻田有益的天敌,施药人员中毒事故屡见不鲜,因此,研究开发高效、低毒、环保型防治稻飞虱的农药品种,已成为当务之急。 氟硅菊酯是一种含硅的新型有机杀虫剂,化学名称(4-乙氧基苯基)[3-(4-氟-3-苯氧基苯基)丙基](二甲基)硅烷,其结构中不含酯键。它属神经毒剂,具有胃毒和触杀作用,无内吸传导作用,活性高、化学性质稳定,击倒速度快、杀虫谱广,对白蚁有良好的驱避作用,家用方面用作白蚁防除剂、衣料用防虫剂,在农业生产中,可防治飞虱类、叶蝉类、椿象类、稻纵卷叶螟、蝗虫类等害虫。氟硅菊酯对哺乳动物和鱼低毒,可安全用于水田。 毒死蜱是硫逐磷酸酯类杀虫剂,具有触杀、胃毒和熏蒸作用,对鳞翅目害虫、飞虱、叶蝉、粘虫、蚜虫等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毒死蜱单一使用防治稻飞虱成本高,而且无公害稻米生产,高毒农药的替代品种很少,势必出现连续用药、接力用药的局面,水稻害虫对毒死蜱抗药性产生的风险较大。 因此,针对当前水稻生产上稻飞虱的防治,研究开发出防治效果好、持效时间长、减缓抗药性产生的复配新农药品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对稻飞虱防治效果好、可延缓害虫抗药性的含有氟硅菊酯和毒死蜱的复合杀虫剂。 本专利技术含有氟硅菊酯和毒死蜱的复合杀虫剂,其有效成份为氟硅菊酯和毒死蜱,氟硅菊酯与毒死蜱在制剂中的重量比4∶1~1∶6。 本专利技术的含有氟硅菊酯和毒死蜱的复合杀虫剂是由上述有效成份与常规的助剂混配而成的乳油,或可湿性粉剂,或水乳剂,或微乳剂。 在配制乳油时,其助剂是乳化剂占制剂按重量计5-15%,乳化剂为农乳0206、0204、0201、0203、2201、600、0P-10、QK-10中的一种或多种,使用多种时,总使用量不能大于份量的最大值;表面活性剂占制剂按重量计5-15%,表面活性剂为蓖麻油聚氧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中的一种或多种,使用多种时,总使用量不能大于份量的最大值;载体占制剂按重量计10-70%,载体为醇类、酮类、酯类和芳香烃中的一种或多种,使用多种时,总使用量不能大于份量的最大值。 在配制可湿性粉剂时,其助剂是湿润剂占制剂按重量计3-35%,湿润剂为天然产物湿润剂和阴离子型湿润剂,可用皂角芬、蚕沙、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洗衣粉中的一种或多种,使用多种时,总使用量不能大于份量的最大值;分散剂占制剂按重量计4-30%,分散剂为阴离子型分散剂,可用木质素及衍生物磺酸盐、烷基磺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使用多种时,总使用量不能大于份量的最大值;载体占制剂按重量计10-70%,载体为粘土、高岭土、膨润土中的一种或多种,使用多种时,总使用量不能大于份量的最大值。 在配制水乳剂时,其助剂是乳化剂占制剂按重量计5-15%,乳化剂为烷基苯磺酸金属盐中的一种或多种,使用多种时,总使用量不能大于份量的最大值;防冻剂占制剂按重量计1-10%,防冻剂为乙二醇、丙二醇、山梨醇中的一种或多种,使用多种时,总使用量不能大于份量的最大值;溶剂占制剂按重量计10-40%,溶剂为醇类、酮类、酯类和芳香烃中的一种或多种,使用多种时,总使用量不能大于份量的最大值;余量由水补足。 在配制微乳剂时,其助剂是乳化剂占制剂按重量计5-30%,乳化剂为烷基苯磺酸金属盐中的一种或多种,使用多种时,总使用量不能大于份量的最大值;稳定剂占制剂按重量计1-10%,稳定剂为缩水甘油醚中的一种或多种,使用多种时,总使用量不能大于份量的最大值;防冻剂占制剂按重量计1-10%,防冻剂为乙二醇、丙二醇、山梨醇中的一种或多种,使用多种时,总使用量不能大于份量的最大值;溶剂占制剂按重量计10-60%,溶剂为醇类、酮类、酯类和芳香烃中的一种或多种,使用多种时,总使用量不能大于份量的最大值。 本专利技术的复合杀虫剂与常规稻飞虱杀虫剂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与单剂相比该品种对水稻稻飞虱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可显著提高防治效果;2、可以替代高毒农药(甲胺磷等),减少用药量、降低环境污染和农产品的残留;3、可延缓稻飞虱对单一杀虫剂的抗药性,4、兼有杀虫速度快、持效期长的优点,与单一药剂相比,可降低成本。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实施例6 将二种单剂分别按氟硅菊酯与毒死蜱的比例(有效成分)4∶1、1∶1、1∶2、1∶4、1∶6混合配成二元复配剂作为实施例1~实施例5,进行室内生物测定增效作用。供试药剂为氟硅菊酯(江苏扬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生产)、毒死蜱(江苏省绿盾植保农药实验有限公司生产);供试昆虫为褐飞虱2-3龄若虫。称取一定量的氟硅菊酯和毒死蜱原药,用丙酮和乳化剂曲拉通X100(0.1%)配成1000ppm母液,将二种单剂分别按上述实施例1~实施例6的比例配成二元复配剂、1000ppm氟硅菊酯母液、1000ppm毒死蜱母液分别用水稀释5个浓度,以清水处理作空白对照;采用浸苗法(稻苗30天秧龄)测定,稻苗浸液15秒后取出,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药液或风干后,置于直径1厘米、长20厘米的试管中,然后接入试虫,24小时分别调查死亡虫数,计算死亡率、毒力和共毒系数。 从测定结果(表1)可知,氟硅菊酯与毒死蜱有效成分按4∶1、1∶1、1∶2、1∶4、1∶6比例混合配成二元复配剂,对褐飞虱2-3龄若虫的共毒系数分别为155.62、136.55、510.71、573.39、142.90,表明氟硅菊酯与毒死蜱有效成分按4∶1-1∶6比例复配后对褐飞虱均有显著的增效作用。 表17种不同药剂对褐飞虱的毒力与共毒系数测定结果(24小时) 实施例6 配制35%氟硅菊酯·毒死蜱乳油,各成份重量配比为 氟硅菊酯(有效成分)7% 毒死蜱(有效成分) 28% 农乳0206 8% QK-10 5% 乙醇 3% 二甲苯余量 先将总重量的7%氟硅菊酯和28%毒死蜱加入调配壶,然后加入农乳8%0206和5%QK-10,最后加入溶剂乙醇和二甲苯,搅拌30分钟,即可配置35%的氟硅菊酯·毒死蜱乳油。 实施例7 田间药效试验,供试药种40%毒死蜱乳油、5%氟硅菊酯乳油、35%的毒死蜱·氟硅菊酯乳油(按实例6配置),在6月上旬灰飞虱成虫高峰期施药,每亩用药量50公斤,均匀喷雾,每处理20平方米,重复三次,药前和药后1天、3天调查灰飞虱的虫口基数,计算防治效果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含有氟硅菊酯和毒死蜱的复合杀虫剂,其特征是:其有效成份为氟硅菊酯和毒死蜱,氟硅菊酯与毒死蜱在制剂中的重量比4∶1~1∶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有氟硅菊酯和毒死蜱的复合杀虫剂,其特征是其有效成份为氟硅菊酯和毒死蜱,氟硅菊酯与毒死蜱在制剂中的重量比4∶1~1∶6。2、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束兆林缪康赵来成张文涛吉沐祥张芳端木和林费子华张建华庄桂花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绿盾植保农药实验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